十九世紀,歐洲人開始從金雞納樹的樹皮煉製奎寧來治療瘧疾,並在印尼開闢種植園,掌握此一重要原料。二十世紀初,臺灣總督府引進金雞納樹,在1930年代大量生產奎寧,視為戰備物資。總督府生產奎寧最主要的背景是:
(A)奎寧具商業價值,可以增加財源
(B)促進臺灣的醫學發展與人才培育
(C)臺灣發生嚴重的疫情,需求孔急
(D)發展臺灣製藥業,準備前進南洋
日治時期
114分科歷史考科-21
1931年,嘉農棒球隊進軍日本甲子園,榮獲亞軍。臺灣報紙報導:「臺灣已有好幾次派出代表隊,但代表隊僅有臺灣的內地人,並不能說是真正的臺灣代表隊。……此次以臺灣人吳姓投手為首,亦有內地人及高砂族混合的嘉農選手團,… … 更能成為真正的臺灣代表隊。」從報導推測,在這之前,代表臺灣到甲子園出賽的棒球隊,選手組成主要是:
(A)臺灣原住民
(B)在日臺灣人
(C)在臺日本人
(D)臺灣的漢人
114分科歷史考科-25
[題組:第25-26題]霧社事件過後,臺灣總督府在1933年對受過教育的原住民做了一次對日人與漢人觀感的調查,數據如表1(單位:%):
| 好感 | 普通 | 反感 | |
|---|---|---|---|
| 對漢人態度 | 4.30 | 88.35 | 7.35 |
| 對日人態度 | 51.67 | 48.11 | 0.22 |
25. 從調查結果看,原住民族對漢人的觀感幾乎是「普通」,最可能的解釋是:
(A)漢人尊重原住民族的傳統
(B)原漢長期融合已難分彼此
(C)長期隔離致原漢互動較少
(D)原住民族不願與漢人通婚
111學測社會試卷16
一份資料提到:1933 年的雙十國慶酒會選在臺北的鐵道旅館舉辦,出席的貴賓有美國、義大利駐臺領事及臺灣總督府高級長官。會場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慶典中除演奏中華民國國歌外,還高呼「中華民國萬歲」。這段資料如何解讀最合理?
(A)當時滿洲國成立不久,日本乃邀請滿洲國官員來臺舉辦慶祝雙十國慶活動
(B)當時中日兩國的關係親密和善,臺灣總督府乃主動舉辦慶祝雙十國慶酒會
(C)當時來臺的中國僑民日多,國府已在臺北設立領事館,故能舉辦國慶活動
(D)當時的臺灣總督府正在進行皇民化政策,故舉辦雙十酒會來攏絡臺灣人民
111學測社會試卷61
第61-64題為題組
◎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開發山林資源,拓殖其經濟利益,初期認為山林中的「蕃人」是阻礙開發的「凶惡之徒」,不但不承認其傳統權益,甚至用武力征伐;後期又進行大規模「集團移住」計畫,迫使各原住民部落離開其傳統生活空間,遷移到山腳地帶。部落間原有的往來因此被切斷,重新配置的部落也無法和其他部落建立合作關係,以致內部社會關係瓦解,達到總督府期待的可使原住民「舊來勢力關係中斷」。以立霧溪流域的大魯閣族群來說,集團移住的結果,不僅部落被撤離原居住地,且多數部落遭到分割,還有許多部落被嵌入布農族的傳統領域,造成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及布農族混居的情況。請問:當今哪項原住民族議題,和臺灣總督府推動的原住民族集團移住計畫關係最密切?
(A)傳統領域的劃設
(B)傳統姓名的回復
(C)正名運動的展開
(D)族語復振的推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