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
114分科生物考科-47
[題組:第47-49題]
光敏素為一種植物體色素蛋白,可感受光之刺激,藉以調控多項重要生理反應。光敏素由蛋白質次單元和色素分子結合而成一個二聚體,有兩種吸收光譜不同的型式,在兩型(\( P_f \)及\( P_r \))間互相轉換。
在紅光及遠紅光的長時間處理後,光敏素的主要型式分別為何?(2分)
| 紅光 | 遠紅光 | |
|---|---|---|
| 光敏素主要型式 |
109學測自然試題-28
絲瓜藤的卷鬚可攀爬木竿,捕蠅草的葉可捕蟲。這兩種生理現象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皆與碰觸方向無關
(B)攀爬不可逆,捕蟲則可逆
(C)碰觸位置的細胞生長皆受抑制
(D)攀爬過程有生長素參與,捕蟲過程則無
(E)攀爬與睡眠運動相似,捕蟲與觸發運動相似
108學測自然試題-12
107學測自然試題-12
研究者新收集到一種草花。為了解光週期對此植物的影響,將種子播種在每天不同光照長度的環境中。該草花在不同光照的情況下,從播種到開花所需的時間平均值如表 3。根據表 3,下列有關此植物開花調控的敘述何者正確?
\[\begin{array}{|c|c|c|c|c|c|c|c|c|c|}
\hline
\text{光照長度(小時)}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4 \\
\hline
\text{平均開花時間(天)} & 92 & 96 & 93 & 95 & 93 & 91 & 95 & 93 & 93 \\
\hline
\end{array}\]
(A)為長日照植物,臨界日長8小時
(B)為長日照植物,臨界日長16小時
(C)為短日照植物,臨界日長8小時
(D)為短日照植物,臨界日長16小時
(E)光週期對此植物的開花沒有影響
110學測自然試卷_03
113學測自然試題-02
113學測自然試題-40
【第40-43題組】捕蠅草捕蟲的趣事是生物適應的現象之一。捕蠅草生長在養分及礦物質缺乏的溼地,為了生存,它演化出肉食性的特質。它的葉片特化成捕器,是可以吸引、捕抓及消化小型節肢動物的器官。捕器閉合的物理機制源自於葉片細胞的膨脹與收縮。當水分從內層細胞流入外層細胞時,內層細胞收縮、外層細胞膨脹,因而造成葉片彎曲而閉合(圖17)。
捕器葉片的內側有焮毛,可感應獵物的觸動。每次觸發焮毛會產生一個電位。研究顯示,產生第一次電位時,葉片仍會保持張開,並記憶第一次的觸發。若在20秒內發生第二次觸發,葉片才會快速閉合困住獵物。科學家在葉子中肋和葉片分別插入電極進行充電,以模擬焮毛被觸發時產生電位的現象,他們發現無論是分段充電,還是連續充電,充電電量都要達到14 μC,葉片才會在大約0.5秒內快速閉合。然而,若將捕蠅草的土壤浸潤在pH值高於4.5的溶液中,就算觸發焮毛產生電位,也無法讓葉子閉合。
有關捕蠅草捕器閉合的機制,下列促使兩側葉片合攏的敘述何者正確?
(A)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變小,內層變大
(B)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變大,內層變小
(C)內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同時變小
(D)內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同時變大
(E)僅電位改變,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維持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