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41題到第42題]
鬥草是古代的一種遊戲,又稱「鬥百草」。據南朝文獻記載,民眾通常在五月五日鬥百草,這大概與古人的藥草觀念有關。唐代以後鬥草的方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武鬥」,比試草莖的韌性,方法是草莖相交結,兩人各持己端向後拉扯,以斷者為輸;另一種則是「文鬥」,就採摘花草的種類數量或殊異一較高下。從明代〈秦淮鬥草篇〉「蘭臯藉作爭衡地,蕙畹翻為角敵場。分行花隊逐,對壘葉旗張。花花非一色,葉葉兩相當」、「君有合歡枝,妾有相思子」中,可以看出「文鬥」除了採摘花草,還加入了「花草名對仗」的要求。從唐宋人的詩句:李白「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鬥」、王建「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白居易「弄塵復鬥草,盡日樂嬉嬉」、柳永「春困厭厭,拋擲鬥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範成大「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均可見鬥草在唐宋十分盛行,白、範二詩或許就是當時「武鬥」的有趣畫面。而《紅樓夢》第62回則是現代人認識文鬥規則的寶貴材料,其中記載香菱與眾姐妹採摘花草後,準備鬥草,某人擺出「觀音柳」時,另一人則擺出「羅漢松」,其靈感可能得源於〈秦淮鬥草篇〉。到了現代,由於社會型態不同,人與自然的關係變得疏遠,鬥草就逐漸式微了。
乙
紫芝道:「這鬥草之戲,雖是我們閨閣一件韻事,但今日姐妹如許之多,必須脫了舊套,另出新奇鬥法,才覺有趣。」竇耕煙道:「能脫舊套,那敢妙了。何不就請姐姐發個號令?」紫芝道:「若依妹子鬥法,不在草之多寡,並且也不折草。況此地藥苗都是數千里外移來的,甚至還有外國之種,若一齊亂折,亦甚可惜。莫若大家隨便說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著字面對去,倒覺生動。」畢全貞道:「不知怎樣對法?請姐姐說個樣子。」紫芝道:「古人有一對句對的最好:『風吹不響鈴兒草,雨打無聲鼓子花。』假如耕煙姐姐說了『鈴兒草』,有人對了『鼓子花』,字面合式,並無牽強。接著再說一個,或寫出亦可。如此對去,比舊日鬥草豈不好玩?」鄴芳春道:「雖覺好玩,但眼前俗名字面易對的甚少。即如當歸一名『文無』,芍藥一名『將離』,諸如此類,可準借用麼?」… … 紫芝道:「即如鈴兒草原名沙參,鼓子花本名旋花,何嘗不是借用。… … 只要見之於書,就可用得,何必定要俗名。」(《鏡花緣》第76~77回)
41. 依據甲文,關於「鬥草」的敘述,適當的是:
(A)唐代玩此遊戲,有時會以物品當賭注
(B)透過此遊戲,有機會可以認識各種藥草名稱
(C)王建詩中所述,應以持有花草與眾不同者勝出
(D)此遊戲源自端午習俗,歷來只在過節當日進行
(E)武鬥致勝關鍵,在於熟記植物名稱與玩家力氣大小
107指考國文考科-41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