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研究
107學測自然試題-46
106學測自然試題-21
106學測自然試題-40
37-40為題組
人類活動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增強大氣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全球暖化造成重要現象,使東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溫度偏高
(B) 使用煤炭會排放二氧化碳,也會產生懸浮微粒,兩者皆一定會使地球的大氣增溫
(C) 減少食用牛肉也可以減緩暖化,主要是可以減少牛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D)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與甲烷外,還有水氣及氟氯碳化物等
(E) 全球暖化造成大氣臭氧層破洞,國際締約通過蒙特費議定書禁用氟氯碳化物
106學測自然試題-63
63-64為題組
石門水庫為兼具灌溉、給水、發電、防洪與觀光的多功能水庫,圖12為石門水庫集水區1982~2011年的30年平均以及2014年、2015年(至7月)的月降雨量;圖13中虛線為石門水庫運用規線,實線為30年平均水位,圓圈與星號分別為2014年與2015年(至7月底)的水位。
當水位低於運用規線下限時將採取減供水措施,以2015年的乾旱為例,2014年12月底水位為233公尺,為因應乾旱,2015年1月公告稻作休耕,隨著旱象加劇,3月底水位降至220公尺,自4月8日實施民生用水供5停2的限水措施,直到5月梅雨鋒面抵達,水位在5月底時回升至232公尺才解除限水,更於7月19日(因颱風降水)進行調節性洩洪。
依據圖12中30年平均的統計資料與臺灣地區降水特性,下列敘述哪些最為正確?(應選3項)
(A)6月、7月、8月、9月主要都因為颱風而帶來大量降水
(B)7月的降雨量較8月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颱風發生次數較少
(C)一般而言,石門水庫蓄水量的主要貢獻來自颱風、梅雨
(D)颱風降水對於石門水庫蓄水量的貢獻不一定每年都一樣
(E)曾文水庫集水區的降水時間分布和石門水庫集水區類似
113學測社會試題_31
【題組31-32】某年9月21日夜晚,臺灣某河川上游降下大雨。表4是9月22日15:00該河川沿岸各觀測站測量的水位資料,以及降水之後最高水位的發生日期與時間。請問:造成該河川上游降水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 觀測站 | 河川水面距堤防頂部的高差(m) | 最高水位發生日期、時間 |
| 甲 | 9.8 | 09/22 01:20 |
| 乙 | 7.3 | 09/22 00:40 |
| 丙 | 7.4 | 09/21 23:20 |
| 丁 | 8.8 | 09/22 12:40 |
| 戊 | 16.3 | 09/21 23:50 |
(A)颱風外圍環流影響
(B)北方強烈冷鋒過境
(C)熱力對流旺盛引起
(D)滑留鋒面停留盤旋
110學測自然試卷_35
圖 10 為水利署統計臺灣地區 1949-2009 年間的年降雨量變化,虛線為平均年降雨量 2500 毫米,1953、1972、1990、1998 與 2005 等五年為相對降雨較多的豐水年,而 1963、1980、1993 與 2002 等四年為相對降雨較少的枯水年,各年份下方數字為該年之年降雨量。另從氣象局資料顯示臺灣地區長期年降雨量無明顯的變化趨勢,但年降雨時數有減少趨勢,而降雨強度=降雨量/降雨時數。依據上文及所習得的知識,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 2 項)
(A)在1989-2009年間,豐水年的年降雨量越來越多
(B)在1989-2009年間,枯水年的年降雨量越來越多
(C)在1989-2009年間,枯水年的降雨強度越來越低
(D)在1989-2009年間,豐水年的降雨強度越來越高
(E)豐枯水年在1989-2009年間,與在1949-1989年間發生的頻率差異不大
112學測自然試卷_02
圖 2 代表某星球現今氣候與未來氣候的溫度機率分布,有一種農作物在該星球上可生存的溫度區間為甲至乙,比較該星球現今氣候與未來氣候的溫度機率分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現今氣候的低溫事件發生機率較高
(B)未來氣候的高溫事件發生機率較低
(C)未來氣候平均溫度比現今氣候低
(D)可耐低溫作物在該星球未來氣候較易生存
(E)該種農作物在未來氣候可適應機率較現今氣候為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