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化學考科-06

25℃時,甲、乙、丙三種物質溶於水的性質,如表 1 所示:

根據表中的敘述,甲、乙、丙分別可能是下列哪些物質?

選項
(A) \(C_6H_5COOH\) \(Ca(OH)_2\) \(Na_2CO_3\)
(B) \(CH_3COOH\) \(NaHCO_3\) \(Na_2SO_4\)
(C) \(AgCl\) \(KCl\) \(CaCl_2\)
(D) \(MgCl_2\) \(MgSO_4\) \(NaOH\)
(E) \(CH_3COOH\) \(Mg(OH)_2\) \(NaCl\)
答案

甲:可溶、酸性(如CH₃COOH)。乙:難溶、鹼性(如Mg(OH)₂)。丙:可溶、中性(如NaCl)。選項(E)符合。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化學考科-12

在25℃下,將1.0 M的醋酸稀釋至0.1 M,則下列哪些數值會增加?
(CH\(_3\)COOH的解離常數為 \( K_a \))
(A) pH
(B) [OH⁻]
(C) [CH\(_3\)COO⁻]
(D) \( K_a \)
(E) \(\frac{[CH_3COO^-]}{[CH_3COOH]}\)

答案

稀釋弱酸:[H⁺]下降⇒(A)pH上升;(B)[OH⁻]上升;(C)[CH₃COO⁻]下降;(D)Kₐ不變;(E)解離度α=√(Kₐ/C₀)上升,[CH₃COO⁻]/[CH₃COOH]=Kₐ/[H⁺]上升。答案:(A)(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化學考科-16

華生為探究銅的性質,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一:取適量銅粉置入裝有0.1 M棕黃色FeCl₃溶液的試管中,充分反應後,溶液變成藍色,表示有Cu²⁺的產生。2天後溶液顏色變成淺藍,同時有白色沉澱生成,檢驗後得知白色沉澱是CuCl。
實驗二:取實驗一的澄清淺藍色溶液置入於一試管中,取0.10 M的KSCN溶液滴入該試管中,溶液瞬間變成紅色,同時出現白色沉澱。搖盪試管,紅色逐漸褪去,白色沉澱增加。檢驗後得知白色沉澱是CuSCN。
實驗三:滴0.10 M的KSCN溶液於裝有2 mL的0.1 M CuSO₄溶液的試管中,無白色沉澱產生。
已知CuCl和CuSCN均為難溶於水的白色固體。下列關於以上三個實驗結果的推論,哪些正確?
(A) 實驗一產生藍色溶液的反應:Cu+2Fe³⁺→Cu²⁺+2Fe²⁺
(B) 實驗一溶液由藍色變淺藍與CuCl沉澱,溶液中進行的反應:Cu+Cu²⁺+2Cl⁻→2CuCl
(C) 實驗二的紅色溶液是因Fe²⁺與SCN反應,產生[Fe(SCN)]⁺所致
(D) 實驗二紅色逐漸褪去的原因是Fe³⁺被完全消耗了
(E) 由實驗三的結果可推論,實驗二的白色沉澱不是由Cu²⁺與SCN反應所產生

答案

(A) Cu + 2Fe³⁺ → Cu²⁺ + 2Fe²⁺ 正確。
(B) Cu + Cu²⁺ + 2Cl⁻ → 2CuCl 正確。
(E) 實驗三顯示Cu²⁺與SCN⁻不產生沉澱,故實驗二沉澱來自Cu⁺。
(C) 紅色是因Fe³⁺+SCN⁻→FeSCN²⁺;
(D) 紅色褪去是因SCN⁻與Cu⁺生成CuSCN沉澱。答案:(A)(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化學考科-23

[題組:第22題至第24題]
生質柴油是具有發展性可替代石油的永續能源之一,可直接或混合石化柴油作為燃料。生質柴油是脂肪酸單烷基酯,可利用廢食用油脂,經由酯交換反應得到,如式(1)所示。酯交換反應可經由鹼或酵素催化進行,其中鹼催化反應的反應速率快,且催化劑用量較少,成本低廉,常用於製備生質柴油。
小華依據化學反應式(2),在實驗室中製備生質柴油;取0.12克氫氧化鉀溶於3毫升甲醇(約為0.074莫耳)後放入試管中,再加入12毫升的廢食用油(約為0.012莫耳),充分混合並加熱使反應完全。
小華發現上述反應前後的試管中有不互溶的液體(圖7),已知相關反應物與產物的密度與分子量列於表2。

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A)反應前上層為廢食用油
(B)反應前上層溶液可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色
(C)反應後最下層溶液可使藍色石蕊試紙變色
(D)反應後無甲醇剩餘
(E)反應後產生的甘油約1.10克

答案

依密度:反應前上層為甲醇(0.79),下層為廢食用油(0.92);反應後上層為甲醇/生質柴油,中層為生質柴油(0.88),下層為甘油(1.26)。
(B) 上層含KOH,鹼性使紅色石蕊變藍。
(E) 甘油莫耳數=廢食用油莫耳數=0.012 mol,質量=0.012×92=1.104 g。
(A) 反應前上層為甲醇;
(C) 甘油中性,不使石蕊變色;
(D) 甲醇過量,有剩餘。答案:(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04

將 pH = 2.0 的 HCl 水溶液 50 mL,與一未知濃度的 KOH 水溶液 50 mL 均勻混合後,若溫度沒有改變,體積為 100 mL,此溶液的 pH 值為 4.0。則原來 KOH 水溶液的濃度(M)為下列何者?
(A) 0.098
(B) 0.0098
(C) 0.0049
(D) 0.0018
(E) 0.00098

答案

HCl的[H⁺]=10⁻² M,50 mL中含H⁺莫耳數=10⁻²×0.05=5×10⁻⁴ mol。混合後pH=4,[H⁺]=10⁻⁴ M,100 mL中H⁺莫耳數=10⁻⁴×0.1=10⁻⁵ mol。酸過量,故5×10⁻⁴ - [KOH]×0.05 = 10⁻⁵,解得[KOH]=(5×10⁻⁴ - 10⁻⁵)/0.05=0.0098 M。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10

10. 甲、乙、丙、丁、戊五種元素的原子序均小於 20。甲是週期表中質量最小的元素,乙是週期表中電負度最大的元素,丙原子最外殼層電子數是次外殼層電子數的三倍,丁原子序大於丙,而且丁與丙為同一族,另外,戊和乙的原子序總和等於丙和丁原子序總和。下列叙述哪些正確?
(A) 甲與乙形成的化合物不溶於水
(B) 在自然界中的丙有兩種同位素
(C) 甲與丙反應後所得的化合物,可形成分子間氫鍵
(D) 丁在常溫下為黃色固體
(E) 戊的氧化物溶於水呈酸性

答案

甲:H, 乙:F, 丙:O (最外層6e⁻,次外層2e⁻),丁:S (與O同族),戊:P (9+戊=8+16→戊=15)。
(A)錯誤,HF可溶於水。
(B)錯誤,氧有三種穩定同位素(¹⁶O, ¹⁷O, ¹⁸O)。
(C)正確,H₂O可形成氫鍵。
(D)正確,S₈為黃色固體。
(E)正確,P₄O₁₀溶於水生成H₃PO₄,呈酸性。答案: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11

11. 某生配製濃度均為1.0 M的Pb(NO\(_3\))\(_2\)、H\(_2\)SO\(_4\)、BaCl\(_2\)與AgNO\(_3\)四種水溶液後,忘記標示,致使無法辨識各溶液。為能得知各溶液成分,他先將溶液標示為:甲、乙、丙、丁,再從中分別多次取出1.0 mL,兩兩混合,所得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I. 甲與乙混合後會產生白色沉澱。甲與丙或丁混合,則無變化。
II. 乙與丙、丁混合時,皆會產生白色沉澱。若對乙與丁反應所得的產物加熱,則所得沉澱物會溶解。
III. 丙與丁混合時會產生白色沉澱,加熱後不會消失。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甲為AgNO\(_3\)
(B)乙為H\(_2\)SO\(_4\)
(C)丙為BaCl\(_2\)
(D)丁為Pb(NO\(_3\))\(_2\)
(E)若於丁溶液中加入KI水溶液,則會產生沉澱

答案

由I: 甲+乙→↓,甲+丙/丁→×,推得甲為AgNO₃,乙為BaCl₂ (生成AgCl↓)。
由II: 乙(BaCl₂)+丁→↓,加熱溶解,推得丁為Pb(NO₃)₂ (生成PbCl₂,熱水可溶)。
由III: 丙+丁(Pb(NO₃)₂)→↓,加熱不溶,推得丙為H₂SO₄ (生成PbSO₄,不溶)。
(E)丁(Pb(NO₃)₂)+KI→PbI₂↓(黃色)。答案:A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20

[題組:第20-21題]某生量測三個鹼土族金屬的氫氧化合物之溶解度,方法如下:
(1) 取適量氫氧化合物置於錐形瓶中,加入蒸餾水後攪拌一天,然後靜置一天
(2) 由(1)的錐形瓶中取適當量的溶液,置於另一個錐形瓶中,以0.0020 M HCl的標準溶液滴定。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化合物 式量 取用體積(mL) 標準酸滴定用量(mL)
Mg(OH)₂ 58.3 50.0 8.12
Ca(OH)₂ 74.1 1.00 24.41
Sr(OH)₂ 121.6 0.500 34.87

20. 關於此實驗的步驟,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A)步驟(1)應將瓶口用軟木塞蓋緊
(B)步驟(1)靜置的目的是讓懸浮的固體顆粒沉積
(C)此實驗操作溶液溫度需要記錄
(D)步驟(2)應使用適當大小的量筒,取用準確體積的溶液
(E)步驟(2)若改用0.020 M HCl的標準溶液滴定,則可得到更精確的數據

答案

(A)正確,防止空氣中CO₂溶入影響鹼性溶液濃度。
(B)正確,靜置使未溶解固體沉澱,取得清澈飽和溶液。
(C)正確,溶解度受溫度影響,需記錄溫度。
(D)錯誤,量筒精度不足,應使用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準確體積。
(E)錯誤,使用更濃的HCl會使滴定體積變小,讀數誤差相對增大,精度下降。答案:A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21

[題組:第20-21題]… (題組敘述同20題) …
21. 關於上表的結果,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A)氫氧化鎂的溶解度最小
(B)溶解度較大者,其溶解速率較快
(C)當飽和溶液生成後,固體粒子的溶解與沉澱速率會增加
(D)根據此實驗的步驟與方法,亦可用來量測鹼金族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度
(E)若欲測定 Ba(OH)₂ 的溶解度,則應取用 50.0 mL 飽和溶液

答案

"(A)正確,計算OH⁻ mmol:Mg(OH)₂: 0.002×8.12×1=0.01624 mmol (來自50mL飽和液,[OH⁻]極低),Ca(OH)₂: 0.002×24.41×1=0.04882 mmol (來自1mL),Sr(OH)₂: 0.002×34.87×1=0.06974 mmol (來自0.5mL)。換算成溶解度後Mg(OH)₂最小。
(B)錯誤,溶解度與溶解速率無直接關係。
(C)錯誤,達平衡時溶解速率等於沉澱速率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22

[題組:第20-22題]… (題組敘述同20題) …
22. 根據此實驗結果,計算氫氧化鈣的溶解度(M)。(2分)

答案

OH⁻ mmol = 0.0020 M × 24.41 mL = 0.04882 mmol
來自1.00 mL飽和Ca(OH)₂溶液
Ca(OH)₂ → Ca²⁺ + 2OH⁻,[Ca(OH)₂] = [OH⁻]/2 = 0.04882/(2×1.00) = 0.02441 M
答案:2.441×10⁻² M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