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22

氣候是長時間尺度下,地球系統中能量交換後呈現的現象。討論氣候變遷時的重點即是地球系統能量的收支平衡。下列有關能量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
(A)冬季時,高緯度溫度較低緯度寒冷,主要是因為距離太陽較遠,單位面積接收到的能量較少
(B)地球能量主要靠傳導散入外太空
(C)地表接收到的能量大於放出的能量時會造成平均溫度上升
(D)溫室氣體主要是透過吸收太陽輻射,而破壞地球能量的收支平衡
(E)地表吸收太陽光後會反射短波輻射

答案

(A)高緯度冷主因太陽光入射角小,單位面積接收能量少,非距離遠。(B)地球能量主要靠輻射散失。(C)正確,能量收支不平衡,收入大於支出則升溫。(D)溫室氣體主要吸收地表放射的長波輻射。(E)地表反射部分太陽短波輻射,但主要吸收後再以長波輻射放出。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46

溫室氣體會吸收地表輻射熱能,導致地表的保溫效果。人為因素所增加的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一大主因。下列哪些氣體是「因人類活動而增加的溫室氣體」?(應選 3 項)
(A) CH\(_4\) (B) CO\(_2\) (C) N\(_2\)O (D) N\(_2\) (E) H\(_2\)O

答案

人為活動顯著增加的溫室氣體:CH₄(畜牧、稻田)、CO₂(燃燒化石燃料)、N₂O(農業、工業)。N₂不是溫室氣體,H₂O雖是但人為增加量相對自然循環少。故選 (A)(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自然試題-40

37-40為題組
人類活動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增強大氣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全球暖化造成重要現象,使東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溫度偏高
(B) 使用煤炭會排放二氧化碳,也會產生懸浮微粒,兩者皆一定會使地球的大氣增溫
(C) 減少食用牛肉也可以減緩暖化,主要是可以減少牛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D)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與甲烷外,還有水氣及氟氯碳化物等
(E) 全球暖化造成大氣臭氧層破洞,國際締約通過蒙特費議定書禁用氟氯碳化物

答案

(C)正確,減少牛肉消費可減甲烷排放。(D)正確,溫室氣體包括水氣、氟氯碳化物等。(A)錯誤,聖嬰現象非單純由暖化造成。(B)錯誤,懸浮微粒可能降溫。(E)錯誤,臭氧層破洞與暖化不同問題。故選 (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08

題組(7-8題)若ΔT內與ΔT外分別代表因為溫室氣體CO2增加導致大氣內與外之長期平均溫度的變化。依據圖3與圖4的模型預測,當大氣中的CO2含量增加時,ΔT內與ΔT外的關係式,哪些正確?(應選2項)
(A)ΔT內<0 (B)ΔT內>0 (C)ΔT內=ΔT外=0 (D)ΔT外>0 (E)ΔT外<0

答案

CO2增加會增強溫室效應,使大氣內溫度上升(ΔT內>0),大氣向外熱輻射減少導致外層溫度下降(ΔT外<0),故選(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