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 Page 2
Posted in

113分科化學考科-08

在20℃時,氯化鈣、氯化鉀及草酸鉀在100.0克水中的溶解度分別為74.5、34.2及30.0克。草酸鈣的莫耳溶解度為4.8×10\(^{-5}\)M。根據上述的數據,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草酸鈣的莫耳質量為128 g/mol)
(A)草酸鈣的溶解度約為6.1×10\(^{-4}\)克/100.0克水
(B)草酸鈣的Ksp為2.3×10\(^{-9}\)
(C)100.0的水不能同時完全溶解34.2克氯化鉀和74.5克氯化鈣
(D)將3克氯化鈣粉末置入130.0克草酸鉀飽和水溶液中,充分攪拌後,無沉澱產生
(E)於134.2克的氯化鉀飽和水溶液中加入1.0克草酸鉀。經充分攪拌後,溶液內仍有固體存在。這些固體是未能溶解的草酸鉀

答案

(A) s=4.8×10⁻⁵ M ⇒ 100g水約溶解 6.14×10⁻⁴ g CaC₂O₄。
(B) Ksp=s²=(4.8×10⁻⁵)²≈2.3×10⁻⁹。
(C) 共同離子效應使溶解度下降,無法完全溶解。
(D) Q \gt Ksp,有沉澱。
(E) 固體可能為析出的KCl或未溶的K₂C₂O₄。答案:(A)(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11

11. 某生配製濃度均為1.0 M的Pb(NO\(_3\))\(_2\)、H\(_2\)SO\(_4\)、BaCl\(_2\)與AgNO\(_3\)四種水溶液後,忘記標示,致使無法辨識各溶液。為能得知各溶液成分,他先將溶液標示為:甲、乙、丙、丁,再從中分別多次取出1.0 mL,兩兩混合,所得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I. 甲與乙混合後會產生白色沉澱。甲與丙或丁混合,則無變化。
II. 乙與丙、丁混合時,皆會產生白色沉澱。若對乙與丁反應所得的產物加熱,則所得沉澱物會溶解。
III. 丙與丁混合時會產生白色沉澱,加熱後不會消失。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甲為AgNO\(_3\)
(B)乙為H\(_2\)SO\(_4\)
(C)丙為BaCl\(_2\)
(D)丁為Pb(NO\(_3\))\(_2\)
(E)若於丁溶液中加入KI水溶液,則會產生沉澱

答案

由I: 甲+乙→↓,甲+丙/丁→×,推得甲為AgNO₃,乙為BaCl₂ (生成AgCl↓)。
由II: 乙(BaCl₂)+丁→↓,加熱溶解,推得丁為Pb(NO₃)₂ (生成PbCl₂,熱水可溶)。
由III: 丙+丁(Pb(NO₃)₂)→↓,加熱不溶,推得丙為H₂SO₄ (生成PbSO₄,不溶)。
(E)丁(Pb(NO₃)₂)+KI→PbI₂↓(黃色)。答案:A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20

[題組:第20-21題]某生量測三個鹼土族金屬的氫氧化合物之溶解度,方法如下:
(1) 取適量氫氧化合物置於錐形瓶中,加入蒸餾水後攪拌一天,然後靜置一天
(2) 由(1)的錐形瓶中取適當量的溶液,置於另一個錐形瓶中,以0.0020 M HCl的標準溶液滴定。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化合物 式量 取用體積(mL) 標準酸滴定用量(mL)
Mg(OH)₂ 58.3 50.0 8.12
Ca(OH)₂ 74.1 1.00 24.41
Sr(OH)₂ 121.6 0.500 34.87

20. 關於此實驗的步驟,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A)步驟(1)應將瓶口用軟木塞蓋緊
(B)步驟(1)靜置的目的是讓懸浮的固體顆粒沉積
(C)此實驗操作溶液溫度需要記錄
(D)步驟(2)應使用適當大小的量筒,取用準確體積的溶液
(E)步驟(2)若改用0.020 M HCl的標準溶液滴定,則可得到更精確的數據

答案

(A)正確,防止空氣中CO₂溶入影響鹼性溶液濃度。
(B)正確,靜置使未溶解固體沉澱,取得清澈飽和溶液。
(C)正確,溶解度受溫度影響,需記錄溫度。
(D)錯誤,量筒精度不足,應使用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準確體積。
(E)錯誤,使用更濃的HCl會使滴定體積變小,讀數誤差相對增大,精度下降。答案:A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21

[題組:第20-21題]… (題組敘述同20題) …
21. 關於上表的結果,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A)氫氧化鎂的溶解度最小
(B)溶解度較大者,其溶解速率較快
(C)當飽和溶液生成後,固體粒子的溶解與沉澱速率會增加
(D)根據此實驗的步驟與方法,亦可用來量測鹼金族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度
(E)若欲測定 Ba(OH)₂ 的溶解度,則應取用 50.0 mL 飽和溶液

答案

"(A)正確,計算OH⁻ mmol:Mg(OH)₂: 0.002×8.12×1=0.01624 mmol (來自50mL飽和液,[OH⁻]極低),Ca(OH)₂: 0.002×24.41×1=0.04882 mmol (來自1mL),Sr(OH)₂: 0.002×34.87×1=0.06974 mmol (來自0.5mL)。換算成溶解度後Mg(OH)₂最小。
(B)錯誤,溶解度與溶解速率無直接關係。
(C)錯誤,達平衡時溶解速率等於沉澱速率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生物考科-08

某生進行生態訪查,採集到某一樣本,將其細胞放入含有不同鹽濃度的甲到丙液體中,觀察其變化,如附圖所示。對照附表不同地區之鹽濃度後,某生最有可能採集到下列哪個物種?

高山河水 出海口 海洋
鹽度(%) $\lt$ 0.01 0.5 – 3.0 3.3 – 3.7

(A)濁水溪上游岩石上的淡水藻
(B)淺海區的馬尾藻
(C)潮間帶的文蛤
(D)珊瑚礁的小丑魚

答案

圖示細胞具細胞壁且發生質壁分離,為植物細胞。等張濃度約3.5%,對應海洋環境。
(A)淡水藻鹽度不符
(C)(D)為動物細胞,無細胞壁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09

取 30℃ 的飽和 KNO₃ 溶液少許,置於質量為 84.0 克的鎂玻璃上,秤得溶液與鎂玻璃共 86.2 克。俟水完全揮發後,秤得 KNO₃ 粉末與鎂玻璃共 84.7 克。依據以上數據,則 30℃ 時,KNO₃ 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 水)應接近下列哪一數值?
(A) 16 (B) 27 (C) 32 (D) 47 (E) 54

答案

溶液質量 = 86.2 - 84.0 = 2.2 g。KNO₃質量 = 84.7 - 84.0 = 0.7 g。水質量 = 2.2 - 0.7 = 1.5 g。溶解度 = ( frac{0.7}{1.5} times 100 approx 46.7 ) g/100g水。最接近47。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0

圖16是甲與乙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有關溶解度與濃度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在55℃時的溶解度甲>乙
(B)在40℃時,對溶質乙而言,在點①的濃度為50g/100g水
(C)在20℃時,配製甲與乙的飽和溶液均會使水溫上升
(D)對溶質甲與乙而言,在點②的垂直百分濃度相同
(E)將同在60℃的甲與乙的飽和溶液,冷卻至20℃時,析出的質量甲<乙

答案

由圖16判斷:(A)55℃時甲曲線在乙上方,溶解度甲>乙,正確。(B)40℃時乙溶解度約50 g/100g水,點①在曲線上,為飽和溶液,濃度即溶解度50 g/100g水,正確。(C)溶解過程吸熱或放熱未知,無法判斷。(D)點②為兩曲線交點,溶解度相同,即100g水中溶解溶質質量相同,故重量百分濃度相同,正確。(E)60℃到20℃,甲的溶解度下降較多(曲線更陡),故析出質量甲>乙,(E)錯誤。答案:(A)(B)(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33

圖10為硝酸鉀(KNO₃)在不同溫度之水中的溶解度(定義為每100公克水所能溶解之硝酸鉀公克數)。王同學在26℃時,將30公克硝酸鉀加入50公克水中,充分攪拌以達成溶解平衡。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當混合液達成溶解平衡時,尚有10公克的硝酸鉀未溶解
(B)再加入25公克水,可使硝酸鉀完全溶解,形成飽和溶液
(C)在飽和溶液中,加入愈多的水,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愈大
(D)若將原混合液加熱至38℃時,則硝酸鉀剛好可完全溶解,形成飽和溶液
(E)若將原混合液降溫至20℃時,則可再析出6公克的硝酸鉀

答案

26℃溶解度約40g/100g水。50g水可溶20g,加30g有10g未溶(A對)。再加25g水,總水75g,可溶75×40/100=30g,剛好溶解(B對)。溶解度是性質,與水量無關(C錯)。38℃溶解度約60g/100g水,50g水可溶30g,剛好完全溶解(D對)。20℃溶解度約32g/100g水,50g水可溶16g,原已溶20g,析出4g(E錯)。故(A)(B)(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03

王同學為了探討固體溶於水所發生的現象做了一個實驗,裝置如圖 1。實驗的步驟如下:
甲、在燒杯中倒入 200 mL 的水,以酒精燈加熱至 80℃後熄火。
乙、取粉狀無水氯化鈣 60 g,慢慢加入熱水中,則看到溶液沸騰。
丙、最後得到澄清溶液,以溫度計測量溶液,液溫為 101℃。
根據王同學所做的實驗與觀察以及推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圓示的實驗裝置正確無誤
(B) 在 101℃時,氯化鈣的溶解度應大於 30 g/100 mL 水
(C) 氯化鈣固體溶解時應該是吸熱
(D) 粉狀氯化鈣加入時造成突沸使水溫上升
(E) 加入粉狀無水氯化鈣時,應以溫度計緩緩攪拌均勻
圖 1

答案

溶液溫度從80℃升至101℃,表示溶解放熱。(B) 60g/200mL = 30g/100mL,在101℃時仍為澄清溶液,表示溶解度 > 30g/100mL。故選 (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自然試題-49

王同學用藍色原子筆芯的油墨進行界面活性劑效應的實驗,先配製了甲、乙、丙三個試樣,然後觀察溶液的顏色與油墨的分布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試樣 組成 溶液的顏色 油墨分布情況
油墨+10 mL純水 淡藍色 分布不均
油墨+10 mL純水+少量十二烷基磺酸鈉 深藍色 分布均勻
油墨+1 mL乙酸乙酯 深藍(紫)色 藍色油墨全溶

根據實驗觀察的結果與推論,試問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甲試樣中的油墨分布不均,表示油墨不易溶於水
(B)乙試樣中的十二烷基磺酸鈉是界面活性劑,故試樣乙會呈現均勻混合
(C)丙試樣中的油墨形成全溶的藍色油墨溶液,表示油墨可溶於乙酸乙酯中
(D)將丙試樣再加入1mL純水,則溶液會分成上下兩層,藍色的油墨主要會在下層
(E)若將少量氯化鈣水溶液加入乙試樣,因鈣離子會破壞界面活性劑的效果,故溶液會形成不易混合均勻的上下兩層

答案

(A)正確,油墨疏水。(B)正確,界面活性劑助溶。(C)正確,油墨溶於有機溶劑。(E)正確,鈣離子破壞界面活性劑。(D)錯誤,乙酸乙酯密度小於水,油墨應在上層。故選 (A)(B)(C)(E) 中三項。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