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20題到第21題]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謂清節之家,延陵、晏嬰是也。建法立制,強國富人,是謂法家,管仲、商鞅是也。思通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範蠡、張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備,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伊尹、呂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國,其法足以正鄉邑,其術足以權事宜,是謂器能,子產、西門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別,各有一流。清節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譏訶,分別是非,是謂臧否,子夏之徒是也。法家之流,不能創思圖遠,而能受一官之任,錯意施巧,是謂伎倆,張敞、趙廣漢是也。術家之流,不能創制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劉劭《人物志》)
20. 關於上文的流派區分,敘述最適當的是:
(A)就施政鴻圖而言,法家優於伎倆,國體優於器能
(B)就才智而言,清節之家優於法家,法家優於術家
(C)臧否、伎倆、智意三者中,以智意為上
(D)術家與術家之流同源,以時代先後為別
特質歸納
108學測國文試卷-31
31-3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依據上文,對於越巫形象的描寫,最適當的是:
越巫自詡善治鬼物。人病,立壇場,鳴角振鈴。跳擲叫呼,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饗酒食,持其貲去,死則諉以己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恆誇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惡少年慍其誕,瞷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過,下砂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駭,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砂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慄氣懾不能角,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寢,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方孝孺《越巫》)
(A)仗恃靈力,發制鄉里 (B)惡行易改,心魔難除
(C)設置召魁,作法自斃 (D)無知自是,誤人害己
112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從上文對話中約略可以看出福爾摩斯、華生不同的生活態度,請分析二人的差異,並說明你比較傾向哪一種。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從對話中可見福爾摩斯與華生展現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福爾摩斯代表「理性效率主義」:他精於計算機會成本與邊際效益,追求決策的最優化(如總支出最低、省時美味)。他冷靜、客觀,甚至帶點功利色彩,認為直接捐款比情感式節省更能解決問題(非洲飢童)。其生活核心是邏輯與效率。
華生則代表「情感體驗主義」:他重視過程中的個人感受與情感價值,如享受親手製作三明治的樂趣,並對食物浪費有直接的情感不適(想到非洲飢童)。他的選擇常基於習慣、直覺與道德情感,而非純粹的效益計算。其生活核心是體驗與情感連結。
我個人較傾向於華生的態度,但認為需融入福爾摩斯的理性長處。純然的理性計算雖高效,但可能使生活過於機械化,失去人情味與過程中的樂趣。華生對親力親為的享受、對浪費的情感不忍,展現了人性中溫暖、同理的一面,這些是構成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元素。然而,在資源有限或重大決策上,適度借鑑福爾摩斯的理性分析,能避免因情感或習慣導致的非理性浪費。因此,理想的生活態度應是在華生的情感基礎上,輔以福爾摩斯的理性視角,在感性与理性間取得平衡,既享受過程的溫度,也追求決策的智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學測國寫試題-01
一、 人際關係本來建立於社會場域的互相往來,當上個世紀電視機登場後,改變了這種情況。 霍頓和沃荷便於 1956 年,提出了「擬社會互動」概念:「媒體透過單向式的人際傳播, 讓觀眾覺得節目主持人如熟悉的朋友,看電視就如同與他會晤,產生了對媒體的信任感與 依賴感。」 事實上,擬社會互動是欠缺實際互動的虛構擬態,建立於單方面的想像,如粉絲對於 網紅、明星、政治人物所產生的行為與反應。這些公眾人物常以不對等訊息潛移默化粉絲 的認知,即便他們只是扮演精心設計的「人物設定」,也會讓支持者產生親密感和認同的 錯覺。 許多營運團隊瞄準這個心理現象,進一步運用各種策略凝聚支持者,例如為後援會取 親暱的綽號、透過付費的會員制分享私生活等。某些政治人物會刻意營造擬社會互動以加強 支持者的向心力,使其從單純的理念相符,到產生家人般的親暱感,以增加對自己瑕疵的 包容度。 在聚光燈下,每位粉絲都只是偶像眼中的「之一」,但偶像卻是粉絲眼中的「唯一」。 如演唱會時,歌手向舞臺下揮手,無數粉絲便會覺得「我跟他對到眼了!他在跟我揮手!」 公眾人物會左右受眾對某些議題的看法,包括他們的消費習慣與價值認同。 有些學者擔憂擬社會互動容易使人與現實脫節,失去判斷力,但這種關係也有其正面 效益。例如:某些偶像能為社會中的離群分子提供心理支持、運動明星可以為有運動夢想 的孩子帶來希望、成功的企業家也能為青年樹立楷模。藉由情感連結,受眾可以從中獲得 成長。隨著媒體科技的變遷,互動更加多元,雙向交流也可能發生。因而有些學者主張, 與其排斥不如認識擬社會互動是現代生活的日常。(改寫自泛科學〈「擬社會互動」的本質 與其引發的社會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說明粉絲與公眾人物的「擬社會互動」有哪些特徵?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111學測國綜試卷24
23-25為題組。
24.下列人物及其言行表現,與孟子所藐的「大人」最接近的是:
| (A) | 鄭文公 | 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
| (B) | 項羽 | (樊噲)瞋目視項王,……項王按劍而賤曰:「客何為者?」 |
| (C) | 劉備 | (劉備)每與臣(諸葛亮)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
| (D) | 楊素 | 著貴自奉,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 |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8
18-20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8-20題。
李大參政罷政歸鄉里時,某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劇談終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遇嶺,悲憂出涕。僕不然,論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後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徒海表,氣不少衰,叮嚀訓誡之語,皆足垂範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澤陸某題。(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
關於文中李參政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少年得志,但因個性耿介,二十歲便罷政而歸鄉里
(B)常至陸游家,議論秦朝暴政虐民、聚斂咸陽的史事
(C)雖貶謫海表而坦然赴任,未嘗悲憂,英氣絲毫不減
(D)訓誡陸游之言響若鐘鳴,示現剛毅氣節,令人激昂
114學測國綜試題36
32-36為題組
上文中,紅拂、東海龍王均曾以身分框架來引導卽賢客、孫悟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紅拂對於卽賢客鼓臥相視,採取什麼身分框架來界定彼此?她「遽拜之」的舉動,
是什麼用意?(占4分,作答字數:30字以內。)
(2)東海龍王的提醒,讓孫悟空在「仙」的身分框架下,有何取與捨的領悟?(占4分,
作答字數:30字以內。)
上文中,卽賢客一度看不見李靖,後來才改變看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卽賢客問李靖「何以致斯異人」,透露了他推測李靖也許不是等閒之輩,他如此
推測的前提是什麼?(占2分,作答字數:15字以內。)
(2)卽賢客進一步觀察李靖的「儀形器宇」,認為他的哪些表現符合「真丈夫」框架?
請舉出一項,參考下表中示例,填寫①、②。(占4分,作答字數:①10字以內;
②20字以內。)
| 李靖的表現 | 這項表現,符合「真丈夫」的什麼特質 | |
|---|---|---|
| 示例 | 自言貧而有心 | 雖然尚未顯達,卻胸懷大志。 |
| 作答 | ①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