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記載,春秋時期的齊國曾提倡穿錦服(一種絲、棉混織品),並禁止民眾生產,反而用高於市價的價格自售、深兩國進口,售、深民眾因而放棄糧食生產,轉而投入生產錦服。一年後,齊國突然禁止與售、深的貿易,造成兩國糧食價格高漲,導致兩國先後投降齊國。從社會福祉的角度分析,下列哪種人民的損失是促使兩國投降的主因?
(A)生產糧食的生產者剩餘
(B)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
(C)生產錦服的生產者剩餘
(D)購買錦服的消費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
答案
109學測社會試題-65
106學測社會試題-20
某國原本不屬於進出口商品之甲、乙商品,在該國開放市場進行貿易後,甲商品成為出口商品,而乙商品也可自國外輸入。若其他情況維持不變,請問在開放市場後,有關該國甲、乙商品市場之敘述,何者正確?
(A)甲商品市場消費者剩餘與乙商品市場生產者剩餘均將提高
(B)甲商品市場的生產者剩餘提高,消費者剩餘的增減則不明
(C)乙商品市場的消費者剩餘提高,生產者剩餘則是減少的
(D)甲、乙商品市場之社會福利變化,前者提高而後者減少
114學測社會試題_61
【題組59-61】美國的農耕模式在工業革命影響下,已不再是傳統的手工農具生產方式,因大量使用機械化農耕帶動農業、畜牧業發展,不僅產量大增且獲利豐厚,逐漸成為世界糧倉。1901年刊登於美國雜誌的漫畫即以「世界上最知名的餐廳」為標題(圖7):美國大廈手捧大托盤,裝滿各種美國生產的農畜產品,包括:牛肉、豬肉、玉米等。牆上寫著「洋基咖啡館—若你找不到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提供。」桌邊的英國人手握著「美國餐廳菜單」,其他來自亞、歐、美洲的客人也都被描繪成渴求美國農畜產品。請問:在其他條件不變下,題文中的貿易發生後,對美國農畜市場的均衡價格與數量有什麼樣的影響?該市場的生產者剩餘會有何變化?請在左欄先寫出對價格與數量的影響,再於右欄寫下生產者剩餘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