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16

16-17為題組
某甲與某乙用兩人共同的零用錢100元在本國網路書店購買了一本全新的小說。某甲與某乙口頭約定,由某甲先看該本小說。某甲看完後,因為認為該小說內容無聊,某乙應該也不喜歡看,因此將該小說以80元的價格賣給二手書店,並且以換購的方式貼了40元購買另一本由本國出版社新發行的漫畫。
關於這本小說涉及的購買和處分行為,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我國民法的規定?
(A)因為某甲與某乙的口頭約定沒有書面契約,所以雙方的契約並未成立
(B)某乙對於某甲無法主張債權請求權,但可主張某甲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C)某甲既然違背約定,就不再是該書的所有人,沒有轉賣這本書的權利
(D)某甲未經某乙同意即逕自賣出該本書,已經侵犯某乙對該書的所有權

答案

甲乙共同擁有小說所有權,甲未經乙同意處分書籍,侵害乙之所有權。答案為(D)某甲未經某乙同意即逕自賣出該本書,已經侵犯某乙對該書的所有權。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16

大量抽取地下水養殖水產或做為工業用途,可能造成地層下陷,此現象與「地下水」的財貨屬性有關。關於地下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地下水屬於公共財,理應由政府統一管制分配
(B)地下水具排他性,其價格必須反應市場的需求
(C)地下水的財產權不明確,易形成共有財的悲歌
(D)地下水為私有財,因上方之土地財產權很明確

答案

地下水具有競爭性(一人使用會減少他人可用量)但難以排他(難以禁止他人使用),財產權不明確,容易導致過度使用,形成「共有財的悲歌」。選項(C)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54

【題組54-56】臺灣的土地產權歷經演變,逐步形成今日制度。清代臺灣的大、小租制是一種土地的雙重所有制:大、小租可分開來交易,小租的買賣不需要大租戶同意,反之亦然。大、小租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利益狀態不明確,容易產生糾紛。劉銘傳曾想廢除多半只在遠方收租、無法決定土地用途的大租戶,但無疾而終。後基於政府土地管理和稅收考量,改以「減四留六」政策,將田賦改由在地小租戶繳交,自此小租戶變成官府認定的業主。「減四留六」政策的推出,過去都認為是劉氏屈服於大租戶反抗而妥協的結果,但近年研究指出,這其實是日治初期總督府為順利廢除大租權而提出的說詞。日治初期為解決一田多主的現象,乃實施整理,賦予這些土地關係法律上的權利,由總督府買下所有的大租權,且不再繼續向小租戶收取大租。為了消滅大租權,改造為「一田一主」,總督府並開始推動土地調查,以訂定明確的大租權補償標準及改訂地租率,此項措施解決了土地產權不明確的問題。請問:根據題文,大租權廢除對於日資企業在臺灣地投資興業,最直接的影響為何?
(A)降低外部成本
(B)增加外部成本
(C)降低交易成本
(D)增加交易成本

答案

C。產權明確化可降低土地交易的不確定性與糾紛,減少交易成本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