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社會福利僅由政府提供時,雖具公平性,但往往無法迅速因應各種變化,也可能造成社會資源浪費。近年來,社會福利已逐漸改採政府與私部門協力提供的模式。此種發展趨勢最可能是基於下列何種考量?
(A)納入私部門越多,越能透過競爭避免社會資源浪費並提高服務品質
(B)納入私部門提供社福服務,可以因私部門的多元差異而兼顧公平性
(C)委託私部門協力社福服務,較可能讓社會安全制度兼顧彈性和效率
(D)委託私部門協力能迅速因應變化,且可加強社會安全制度的課責性
社會福利研究
114分科公民考科-14
113分科公民考科-04
[題組:第4題]
我國障礙者依法可向政府申請補助,僱用助理協助生活。小天提出申請,政府依據既有預算額度及權限,核定部分而非足額補助。小天認為這違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因該公約要求政府應保障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依據我國法律體系,對本案政府作為的評論,下列何者最適當?
(A)政府核定補助應依既有預算額度及權限,而非依國際人權公約
(B)依該公約施行法精神,政府應盡量補助讓小天能夠自立之費用
(C)須經國際專家建議,政府才應補助讓小天足以自立生活之費用
(D)基於個人自我負責理念,政府不應該補助小天之自立生活費用
113分科公民考科-12
[題組:第12-13題]
研究顯示,區域內的工會密度(勞工參與工會的比率),和該區域內全體人口的生活水準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相較於工會密度低的區域,工會密度高的區域有以下特徵:(1)最低工資水準較高;(2)家庭收入中位數較高;(3)勞工失業時可獲得較高的給付;(4)投票率高;(5)合法進行運動申請較多。此外,也有專家觀察到,政黨為爭取選民支持,積極參與該區域工會的勞工運動,因而提醒:工會運作應注意不受政黨與資方影響,維持自身自主性。請問:
12. 下列有關工會體制影響力的敘述,何者最能反映題文所描述的現象?
(A)工會越能爭取勞工權益,越能影響勞工的投票支持對象
(B)工會存在的目的,係為保障生產力較低落的弱勢勞動者
(C)工會參與度愈大愈有影響力,可提升個人與公眾的福祉
(D)工會提供反制與對抗的手段,有助政黨政治的蓬勃發展
113分科公民考科-16
[題組:第16-17題]
各國皆有老年犯罪現象,據媒體報導,有些高齡犯罪者因貧窮無法養活自己,或因其他社會、經濟原因流落街頭,迫使他們以犯罪換取監獄的免費生活與照顧。學者甲表示,因老年犯罪成因眾多,以刑罰手段來解決此問題有其侷限。學者乙則指出,此犯罪現象的出現,印證某學派的主張:社會結構之運作往往偏向維護優勢群體利益,忽略處境不利群體需求,使其處境更惡化。請問:
16. 題文中學者甲所依據之刑罰觀點,與下列哪項主張的觀點最可能一致?
(A)虐童致死應一律判處死刑,以提高刑罰的方式遏止犯罪
(B)廢止少年事件處理法,使少年與成年人負相同刑事責任
(C)修改刑法將吸毒除罪化,改透過教育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D)高齡者行為時無識別能力,即使違反刑法亦應判處無罪
113分科公民考科-17
[題組:第16-17題]
各國皆有老年犯罪現象,據媒體報導,有些高齡犯罪者因貧窮無法養活自己,或因其他社會、經濟原因流落街頭,迫使他們以犯罪換取監獄的免費生活與照顧。學者甲表示,因老年犯罪成因眾多,以刑罰手段來解決此問題有其侷限。學者乙則指出,此犯罪現象的出現,印證某學派的主張:社會結構之運作往往偏向維護優勢群體利益,忽略處境不利群體需求,使其處境更惡化。請問:
17.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學者乙引用之學派特別重視的主張?
(A)能力屬弱勢之群體,往往在社會競爭中落入不利處境
(B)市場競爭有助提升動機,將促使能力較佳者更有成就
(C)確保才能優異者獲得高報酬工作,始可促進社會發展
(D)看似合理的社會資源分配,常潛藏機會的壟斷與排除
113分科公民考科-27
[題組:第25-27題]
亞洲某小國於21世紀初期,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並依人會承諾,開放農產品進口。該國人會前原本是稻米自給自足的國家,卻被WTO要求開放稻米進口,該國農業團體因而參加全球農運組織,至WTO部長會議會場外抗議。全球農運組織反對WTO,認為歐美等大國透過WTO控制國際貿易並推動小國,不但未促進貿易或刺激經濟成長,反使各國糧食自給計畫淪為空談,更擴大國家之間和國內的資富差距。該組織主張,各國應依不同的發展條件與社會需要,支持國內的農民及農產品,而且WTO應立即解散,以杜絕富有國家繼續危害小國農民的生存權利。請問:
27. 題文所述農民權利受損情境若發生於我國,農民可依法主張下列何項措施?
(A)政府政策使農民蒙受特別犧牲,因此國家應該負責補償
(B)政府官員即使無故意過失,國家仍應負責賠償農民損失
(C)政府官員簽約行為屬違法執行職務,應該由其補償農民
(D)政府應對農民提供社會救助,以保障農民的基本生存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