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12

12-13為題組
某國政府頒布新法令,以為了防杜假新聞擾亂社會秩序為理由,規定凡於媒體散布不實訊息者,將由行政主管機關逕行審訊截罰。此規定引發大量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撤回此侵害人權法案。雖經警察強力鎮壓,民眾未散,甚至逐漸形成團體,持續組織動員,規劃不同抗爭行動以呼籲民眾捍衛人權、推翻該法案。該國某些媒體在報導此事件時,不斷強調「大規模抗議行動,已癱瘓該國經濟,行動引發的混亂,更造成龐大社會成本,令人憂心不已」。
從媒體識讀角度,檢視題文中所述之媒體報導內容與方向,下列詮釋何者最適當?
(A)媒體報導未能善盡查證責任,僅一味隨著輿論起舞
(B)報導內容嘩眾取寵,僅追求收視率但忽略社會責任
(C)新聞編製者持特定立場,導致新聞僅傳遞部分訊息
(D)媒體能對社會事件進行批判分析,有效實現公共性

答案

媒體僅強調抗議負面影響,忽略訴求內容,屬選擇性報導。答案為(C)新聞編製者持特定立場,導致新聞僅傳遞部分訊息。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10

一位史家認為:在啟蒙運動中,重要的思想家通常出身貴族,或者與貴族有密切聯繫,很少挑戰當時的政治與社會秩序。這位史家還發現在 1780 年代法國大革命前的暢銷書,多是一些八卦式的虛構文學,主題如「教宗的私生子」、「皇后的奢靡生活」等。這些作者透過撰寫捏造上流人士醜聞的小冊來養活自己並抒發心中的苦悶。從上文可知,史家認為這類暢銷書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關係最可能是:
(A)啟發人民以爭取民主自由
(B)打擊了王室與教會的權威
(C)敵國為顛覆法國故予支持
(D)為了賺錢以支持革命運動

答案

B。醜化王室與教會的小冊子破壞其神聖性,為革命奠定輿論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