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14

一位西方學者認為:伊斯蘭教自創始之初即承認某些社會不平等,並在聖典中認可。近代以來,伊斯蘭世界湧現一連串社會和宗教運動,試圖推翻存在身分高貴與低賤、富有與貧窮、阿拉伯與非阿拉伯之間的藩籬,以其違背伊斯蘭教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但仍有一些群體之間的不平等,不曾受到上述運動的質疑,這包括:
(A)白人與黑人
(B)男人與女人
(C)軍人與平民
(D)農人與商人

答案

答案:(B)。伊斯蘭教聖典中對男女權利有差異性規定,近代社會運動多未質疑男女不平等;白人黑人、軍人平民、農人商人的不平等均受質疑,故本題所有考生均給分(題目提問「不曾」不夠周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公民考科-17

[題組:第16-17題]
各國皆有老年犯罪現象,據媒體報導,有些高齡犯罪者因貧窮無法養活自己,或因其他社會、經濟原因流落街頭,迫使他們以犯罪換取監獄的免費生活與照顧。學者甲表示,因老年犯罪成因眾多,以刑罰手段來解決此問題有其侷限。學者乙則指出,此犯罪現象的出現,印證某學派的主張:社會結構之運作往往偏向維護優勢群體利益,忽略處境不利群體需求,使其處境更惡化。請問:
17.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學者乙引用之學派特別重視的主張?
(A)能力屬弱勢之群體,往往在社會競爭中落入不利處境
(B)市場競爭有助提升動機,將促使能力較佳者更有成就
(C)確保才能優異者獲得高報酬工作,始可促進社會發展
(D)看似合理的社會資源分配,常潛藏機會的壟斷與排除

答案

學者乙引用學派關注社會結構維護優勢群體,忽略弱勢需求,(D)指出資源分配潛藏機會壟斷與排除,與該學派主張相符。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02

許多人相信學生成績和家長社經地位具正相關。小辛想驗證此說法,因此蒐集周遭同學成績及相關資料,同時加入「補習」及「家長參與子女教育活動」二項因素一併分析,結果如表1。小辛從表1可得到的最合理推論為何?

學生成績依表現分組 補習科目數 家長參與子女教育 家長社經地位
優異 積極
中上 適中 積極
普通 偏多 普通
不佳 很少

(A)不論家長社經地位為何,補習越多越能提升學生的成績表現
(B)家長對子女教育活動的參與,對子女學業成績影響相當有限
(C)家長社經地位較高,會促使其子女學業成績表現也較為優異
(D)高社經地位的家長若較少參與子女教育活動仍不利于女學業

答案

略解:表中「普通」組家長社經地位高但參與普通,成績僅普通;「優異」組家長社經地位高且參與積極,成績優異。顯示高社經地位家長若參與度低,仍可能影響子女學業表現。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03

某國針對30歲以上受調查者的受教育年數、職業聲望,及其家長的職業聲望進行調查,結果如圖1和圖2(縱軸數值愈高,表示職業聲望愈高)。依據二圖,

對該國社會成員的地位取得,下列哪項推論最適切?
(A)家庭傳承給個人的社會階層位置不易改變
(B)子承父業現象普遍意味教育投入並無成效
(C)教育有效幫助低社經地位成員的向上流動
(D)國民平均教育提高使得整體社會地位上升

答案

略解:圖1顯示個人教育年數與自身職業聲望正相關;圖2顯示個人教育年數與家長職業聲望相關性較弱。推論教育有助於個人提升職業聲望,但家庭背景影響仍存在,社會階層流動有限。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27

[題組:第27題至第30題]
◎ 某民主國家為舉辦國際級運動會,決定在首都興建全新的大型主場館,場館預定地內的一座社會住宅因而須強制拆除。該住宅的居民大多是高齡人士,且該國政府並未提出合宜的安置計畫,許多居民因而拒絕搬遷。當地方政府為迫使居民退出,未經法律授權即切斷住宅的自來水供應。此外,興建全新大型主場館消耗過多政府預算,導致出現嚴重赤字;而其連鎖商店預期國際旅客湧入,大量開設新店面而推升店面租金,致使傳統小型店家經營困難。
這些事件引發該國民眾強烈不滿;某團體為表達不滿,在通勤尖峰時間,發動數次讓大家運輸無法運作的抗議行動,許多民眾因而無法上班、上學或回家。另外,國際賽事期間電視和網路媒體轉播的高收視率,抬高當地電視媒體廣告費用,也使得國內廠商行銷部門經聲報道。請問:
該國際運動賽事辦理過程的社會住宅拆遷爭議,若以社會階層化的觀點而言,與下列哪個情境最接近?
(A)某社區因人口外流與高齡化,商店街爆發倒閉潮,失業者發動集體抗議
(B)某老舊眷村面臨文資保存議題,市政府未取得住戶共識即強行拆除屋舍
(C)某捷運預定路線將行經貧民區,未先與該地的居民溝通便著手進行施作
(D)某地區因鄰近機場故承受起降噪音與其他限制,卻未獲政府發予回饋金

答案

略解:社會階層化關注資源與權力的不平等分配。題中社會住宅居民多為高齡弱勢,因大型建設被迫遷離且安置不周,顯示弱勢群體權益易受侵害。選項(C)捷運經過貧民區未與居民溝通即施工,同樣是公共建設對弱勢社區的衝擊,情境最接近。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34

[題組:第34題至第35題]
◎ 以下四段摘要,出自某國一份公民會議實施狀況的研究報告:
甲、受到政策影響的公民,應有相同權利和有效機會來表達其觀點和利益,以形成共識。
乙、某些社會群體的成員即使進入公共審議的場域,也常因發言訴諸個人經驗或無法清楚提出論點,而引起聽者的不耐與忽視。
丙、女性或低教育程度者發言次數較少,發言時間較短,不常在對話過程質疑或批評他人,也較難以引導議題討論。
丁、兩性在不同爭議議題公民會議的參與情形:

議題 參與的人數(百分比) 發言的次數(百分比) 意見成為共識的數量(百分比)
通姦除罪 9(45) 11(55) 75(24) 238(76) 10(37) 17(63)
代理孕母 12(60) 8(40) 87(42.4) 118(57.6) 18(34.6) 34(65.4)

綜合上述四段摘要內容,該研究報告的主題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性別化的爭議議題討論:以公民會議為例
(B)不同議題對於兩性在公民會議參與的影響
(C)公民會議參與歷程及影響意見發言的因素
(D)公民會議過程的言說互動及其不平等樣貌

答案

略解:摘要甲強調平等參與理想;乙、丙、丁則呈現實際參與中的不平等,包括發言機會、發言影響力因性別、教育程度而異。報告主題聚焦於審議過程中的言說互動及其存在的不平等現象。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公民考科-02

小嘉讀到教育有助階級流動的理論,之後查閱資料時發現,某個經濟起飛國家晚近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明顯增加,於是主張「該國已突破階級複製成為開放社會」;但小文提出另一份該國資料,質疑小嘉主張難以成立。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小文的資料?
(A)家庭處境不利的子女甄選入學比例較低,多由筆試取得入學資格
(B)家庭處境不利的子女就讀大學比例上升,但學費仍多數仰賴補助
(C)公立大學學生多來自中產階級,且畢業生月收入較私校畢業者高
(D)公立大學學生多來自中產階級,且其大學國際排名更勝私立大學

答案

答案:(C)。小嘉以高教人口增加主張突破階級複製,小文需質疑階級流動,(C)指出公立大學多中產子女且收入更高,顯示階級仍複製;(A)未否定流動,(B)比例上升支持小嘉,(D)排名與階級流動無關,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公民考科-05

在一場社會不平等的研討會中,某非裔學者指出:為抵抗白人的汙名化,許多非裔社會運動者喜歡強調非裔與白人一樣強健、具職場生產力,甚至比白人優秀;但這種強調非裔強健意象的說法,卻讓人們忽略非裔群體中身心障礙者的困境。此學者對不平等的主張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非裔群體的身心障礙者因白人我族中心主義遭受汙名化
(B)身心障礙者在職場不被接受會導致任何族群皆受到傷害
(C)媒體常將非裔群體塑造為體育運動細胞發達之刻板印象
(D)即使同屬非裔群體也可能因為處境不同而形成內在壓迫

答案

答案:(D)。學者指出非裔運動強調強健,忽略族群內身心障礙者困境,即族群內因處境不同存在不平等(內在壓迫);(A)未提白人汙名化,(B)任何族群過度,(C)媒體塑造未提及,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公民考科-22

[題組:第21-23題]22. 圖2所點出的學齡兒童就學率現象,最能做為下列哪個社會階層化論點的例證?
(A)學齡兒童的就學率差異,極可能造成貧富階級間的仇視與對立
(B)學齡兒童的就學率下降,說明經濟停滯導致兒童普遍失學問題
(C)學齡兒童的就學率問題,顯示國際衝突加深社會資源分配的結構性不平等
(D)學齡兒童的就學率問題,反映全球體系內大國壓迫小國的國際階層化現象

答案

答案:(C)。就學率差異反映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屬結構性不平等,國際衝突可能加劇此差距;(A)未提仇視,(B)非普遍失學,(D)未提大國壓迫,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公民考科-29

29. 某高中老師安排全班同學到音樂廳聆聽交響樂演出。從未去過音樂廳的甲生很緊張,除事前煩惱當天應如何穿著才「得體」外,欣賞過程中也擔心自己表現不適當,連何時該拍手都怕抓錯時機。相對地,乙生因常跟家人購票去音樂廳觀賞演出,故活動過程中從容不迫,事後老師也讚揚乙生舉止優雅、具備良好音樂欣賞素養。若從社會階層化角度分析上述事件中「資本與社會平等」的關係,下列哪些為適當之論點?
(A)即使老師事前提供解說,也難以完全消除同學文化資本的落差
(B)學生們具備的文化資本高低,決定於教育機構的資源分配多寡
(C)文化資本的獲取如同習慣養成,會讓學生內化特定的生活風格
(D)具備豐富文化資本有助於突破階層化現象,進而實現社會平等
(E)經濟資本有時可轉換為主流認可的文化資本,因而再製不平等

答案

答案:(A,C,E)。甲生文化資本少,乙生因家庭接觸多(經濟資本轉文化資本),文化資本內化生活風格,且落差難完全消除;(B)非僅教育機構,(D)文化資本可能強化階層,故選(A,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