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05

某校歷史課程進行「歷史考察」學習時,要求同學事先蒐集族譜、臺灣總督府旅券(護照)、同鄉會名簿等史料,並進入內政部網站閱讀人口和戶口調查資料。該「歷史考察」的主題最可能是:
(A)人群的移動與交流
(B)國家的建立與形塑
(C)文化的類型與變遷
(D)宗教的起源與傳播

答案

族譜、旅券、同鄉會名簿、戶口資料均與人口移動相關,反映人群遷徙與交流歷史。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12

金門有許多洋樓,建築上裝飾著象徵吉祥如意的鳳梨、祈求多子多孫的麥穗、象徵科舉及第的螃蟹(以「甲殼」比喻「科甲」)、表示時間的西洋時鐘或扛著屋簷的印度苦力(象徵屋主的社會地位)。這些建築裝飾反映以下何種歷史現象?
(A)荷蘭人主導遠東貿易時期,當時盛行的建築風格也流傳至金門
(B)鄭成功家族前往巴達維亞貿易,並將當地的建築特色帶回金門
(C)民國早期,僑民從南洋帶回西方建築風格並融入金門傳統裝飾
(D)日本占領金門時,其商人引進當時歐洲最流行的巴洛克式裝飾

答案

金門洋樓反映南洋僑民返鄉建屋,融合中西建築元素的文化現象。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56

第55-56題為題組
題文中的「前者」、「後者」,他們面對時局變動的作法分別為何?請在答題卷表格中依序作答,並從二者擇一勾選何者形成當地政治文化勢力?(3 分,各35字內)

答案

前者為遷徙避難者,後者為據險自保者;前者在遷入地形成政治文化勢力。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9

67-69為題組
我們一般認為「社」是指「熟番」村落,但萬丹「社」的出現,顯然提供了另一種看法。就題文來看,萬丹社的例子最適合從下列哪一歷史脈絡來解讀?
(A)粵民開發與熟番地權的關係
(B)義民形象被塑造的演變過程
(C)鄭氏在當地開發的歷史痕跡
(D)民間信仰與地名命名之關聯

答案

萬丹社反映鄭氏時期屯墾歷史,非原住民村落。答案為(C)鄭氏在當地開發的歷史痕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63

【題組61-64】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舶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64%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持續增加。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1873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在1882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請問:根據題文所提供的歷史資訊,其對於現代美國洛杉磯的都市發展,最可能帶來下列哪種現象?
(A)移民大量遷入,是美國較早進入人口晚期擴張階段的都市
(B)工作機會眾多,成為美國亞裔與拉丁裔等移民主要聚集地
(C)是探索美國多元文化的基地之一,如設有華人在美博物館
(D)成為高科技產業重鎮之一,居民年均所得高於美國平均值

答案

C。洛杉磯唐人街等歷史遺跡成為多元文化教育基地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