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為弘揚儒家、墨家思想,特將新建的兩棟大樓命名為「歸仁堂」,「兼愛樓」,若
欲彰顯命名宗旨,則川堂懸掛的字幅依序應是:
(A)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B)愛人利人以得福,惡人賊人以得福/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C)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
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
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
經典連結
108學測國文試卷-34
109學測國文試卷-11
110學測國文試卷-31
31-32為 題 組 。 閱 讀 下 文 , 回 答 31-32題 。
上文______內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
夫足下之書,始所云者欲至乎道也,而所質者則辭也,無乃務其淺,忘其深,當急者反徐之歟!夫道之大歸非他,欲其得諸心,充諸身,擬而被之國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辭也。其所以不已乎辭者,非得已也。孟子曰:「______」此其所以為孟子也。今足下其自謂已得諸心,充諸身歟?擬而被之國家天下而有不得已歟?不然,何遽急於辭也?(曾鞏《答李沿書》)
(A)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B)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C)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D)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1
21-2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1-22題。
《論語》是對我學生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早年我所受的傳統教育,以熱讀背誦為主。故所讀的書,無論僅與不懂,都深深地印入腦中。《論語》既是我最早背誦的一本書,也是我最為熟記的一本書。抗戰後期在北平淪陷區,雖然不得不穿著補丁的衣服,吞食難以下嚥的混合麵,我也能不以為苦。因為當面臨這些情境時,《論語》中,「等語句立即湧現,給予我精神力量,使我可以不復介意。」經由在官考中如何自處的反思,進而聯想到「四書」中的其他語句。這種融會貫通的聯想和體悟,應該正是孔子極為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詩歌教學中,這種聯想作用尤為可貴。子貢從孔子談做人修養的「貧而樂,富而好禮」,聯想到《詩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被孔子讚美是「可與言詩」的人。孔門論詩,特別注重「興」,因此,我日後教授詩詞,也特別注重詩歌中的興發感動。而這種感受,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關係密切。
我學生讀書的最大樂趣,就是從書中去體會一份活潑的,可以提升人精神的力量。正是從這一點來說,《論語》是對我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改寫自葉嘉瑩《論語百則·前言》)
依據文章,最適合填入上文 處的文句是:
(A)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B)土志於道而取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C)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狂不食,不時不食
(D)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獸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