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109學測社會試題-37
109學測社會試題-50
50-51為題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於2007年出版《世界的另一種可能》一書,書中提到:「全球化的隱憂是,它可能會創造擁有窮人的富國」,因為「即使在最先進的開發國家⋯⋯,貧者卻經常連自保都有問題」。請問:
依據題文的書中引文,下列何者最接近題文所指涉的全球化現象?
(A)富裕國家的跨國公司過度擴張,支配貧國經濟
(B)國內平均所得雖提升,但所得分配卻更加惡化
(C)經濟雖快速成長,但環境資源同時遭嚴重破壞
(D)各國僅關注經濟成長,但卻忽略調和公私利益
109學測社會試題-51
50-51為題組
表4是甲、乙、丙、丁四個美洲國家的基本資料。依據表中資料判斷,上文所稱發生全球化現象的國家,其發展程度最可能與下列哪個國家相同?
| 資料(年度) 國家 | 都市化程度(2019) | 死亡率(2018) | 二級產業產值占總GDP比(2017) | HDI指數(2018) |
|---|---|---|---|---|
| 甲 | 95.4% | 9.4% | 24.1% | 0.808 |
| 乙 | 92.0% | 7.5% | 28.1% | 0.830 |
| 丙 | 82.5% | 8.2% | 19.1% | 0.920 |
| 丁 | 72.7% | 5.8% | 27.7% | 0.667 |
(A)甲
(B)乙
(C)丙
(D)丁
107學測社會試題-51
107學測社會試題-69
107學測社會試題-72
105學測社會試題-30
105學測社會試題-72
113學測社會試題_19
研究指出,某自然景觀帶廣布泥炭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該景觀帶具有終年潮濕積水的環境;而該景觀帶著進行大規模開採礦物、石油,或持續焚林種植油棕樹等作物時,將可能導致泥炭地乾涸,甚至消失,促使泥炭繼續分解,釋放大量二氧化碳至大氣中。為防患未然,研究者對位於該景觀帶的國家進行分析,最可能歸納出這些國家大多具有下列哪項社會經濟發展特色?
(A)居民組成以穆斯林為主,但受歐美干涉內政影響,國內宗教衝突頻仍
(B)政府以都市工作為誘因,吸引鄉村貧民移人,間接促使世界都市成形
(C)多探出口擴張經濟策略,但易受國際市場競爭影響,貿易額起伏量大
(D)受殖民地式經濟結構影響,國內生產毛額雖高,但國民所得往往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