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玩具對你而言,較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請就你的成長經驗,說明你的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答案

我認為玩具更偏向「玩物養志」。根據我的成長經驗,玩具絕非僅是享樂或消磨時間的工具,而是啟發思考、培養能力的重要中介物。

以古典玩具如七巧板為例,它訓練了我的空間邏輯與問題解決能力;積木則讓我初步理解了結構、平衡與創造的樂趣,這些都是課本難以直接賦予的直觀經驗。即使是擬仿玩具,如歷史人物模型或交通工具,也激發了我對相關領域知識的好奇心,成為自主學習的起點。

玩具提供的「遊戲」狀態,是一種高度專注且富於想像力的活動。在此過程中,我學會了嘗試錯誤、制定策略、與同儕合作或競爭,這些都是未來面對複雜情境的預演。它養成的「志」,並非傳統的書本知識,而是更根本的創造力、韌性、社交技巧與探索精神。

當然,若沉迷過度、影響正務,任何事物都可能「喪志」。但這關鍵在於「人」如何與玩具互動,而非玩具本身。在家長的適當引導與時間管理下,玩具能成為「養志」的沃土。因此,我肯定玩具的正面價值,它是我童年不可或缺的導師與玩伴,為我的成長奠定了充滿樂趣與創造力的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日常生活中不乏「貼標籤」或「被貼標籤」的實例,請寫一篇短文,舉例說明你對標籤現象的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答案

我認為「標籤」是一把雙面刃,其影響深遠,端看我們如何理解與運用它。

標籤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它如同一個簡化的濾鏡,容易遮蔽個體的複雜性與能動性。例如,學生一旦被貼上「數學不好」的標籤,可能自我設限,放棄努力,甚至被師長區別對待,形成惡性循環。社會上的地域標籤(如某地人一定如何)、世代標籤(如「躺平族」),也常引發誤解與對立,阻礙了真正的理解與溝通。甲文中叔本華的憂慮正在於此:人被簡化為其標籤,獨特性被漠視。

然而,標籤亦非全無價值。如乙文所述,正向的標籤(如「咖啡大師」)能激發榮譽感與專業追求;個人為自己貼上「積極學習者」、「可靠夥伴」等標籤,也能成為自我督促、塑造理想形象的動力。標籤在此扮演了「導航」與「激勵」的角色。

因此,我的看法是:我們應警惕標籤的簡化與固化力量,避免輕易為他人貼上負面或僵化的標籤,並培養辨識與抵抗刻板印象的能力。同時,我們可以主動選擇並善用正向標籤,將其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助力。最重要的是,理解每個標籤背後都是一個立體而複雜的個體,保持開放心態,願意撕下舊標籤,看見真實的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