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22

某地的警察組成有歐籍、印度籍、華籍,以及特別從山東威海衛招募來的人員,分別以ABCD編號。其中印度籍警察包著頭巾,華籍警察戴著三角形竹帽,穿綠色制服。當地孩童以「ABCD,大頭綠衣,追賊不到,吹嗶嗶!」來形容警察。這些孩童最可能是:
(A)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時的華人小孩
(B)在德國轄下膠州灣生活的華人小孩
(C)在雅加達經商貿易的華僑家庭小孩
(D)在舊金山建造鐵路的華工家庭小孩

答案

香港英殖民時期警察有多元組成,包括印度籍與華籍。答案為(A)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時的華人小孩。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63

63-64為題組
◎ 圖 9 為 1940 年日惹地區( $7^\circ48″ S$, $110^\circ21″E$)華人移民合資雕刻的紀念碑,其目的在慶祝日惹王國統治者即位,藉以維持雙方的友好關係。請問:
63. 該石碑豎立地點的所在國家,目前其國民最主要的宗教信仰為何?
(A)道教
(B)天主教
(C)印度教
(D)伊斯蘭教

答案

印尼日惹地區位於爪哇島,為全球最大穆斯林國家,華人移民需與當地伊斯蘭統治者維持良好關係以求生存發展。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64

63-64為題組
64. 若從交通及地理位置來思考該區華人移民的原鄉,可知原鄉當地最可能受到下列哪種災害的影響,導致短期的糧食歉收,人口壓力變大?
(A)颱風頻繁,農田作物流失
(B)龍捲風過境,襲捲屋舍人畜
(C)西風帶來豪雨,河水暴漲成災
(D)地震頻仍,毀壞橋樑水利設施

答案

閩粵沿海為華人主要原鄉,夏秋之際常受颱風侵襲,造成農作物損毀與糧食短缺,推動人口向外遷徙。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3

亞洲某處沿海寺廟的建廟碑文寫道:「……崇祀聖母神像,我唐人所共建也。自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英吏斯臨,新聞是地,……謂可為商賈聚集之區。……數年之間,遂成一大都會。我唐人由內地帆海而來,經商茲上,惟賴聖母慈航。」從碑文判斷,此寺廟最可能的地點是:
(A)新加坡
(B)雅加達
(C)馬尼拉
(D)長崎

答案

A。新加坡1819年開埠,華人建立天福宮等媽祖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31

【題組31-32】新加坡的發展不僅與英國人有關,也與當地最大族群華人的關係密切。十九世紀中興建的蘇伊士運河,打通了西歐與東亞的新航路,促使歐洲人在東南亞大力發展熱帶栽培業,故需要許多人手進行種植、管理、初步加工和產品運輸等,提供了新加坡發達的基礎,也使當地華人人口迅速上升。新加坡不僅是英國海峽殖民地的行政首府,也是東南亞熱帶作物銷往歐洲的集散中心。圖3是歐、亞、非三洲的形勢簡圖,甲一丁是世界上重要的海峽。請問:根據題文,下列何者最能解釋新加坡華人的移入?
(A)作為殖民地行政首府,可創造市場區位優勢
(B)栽種技術領先,形塑絕對利益增加勞動供給
(C)華人的草原耕作技術,有利當地栽培業發展
(D)運輸成本降低活絡貿易,帶來更多勞動需求

答案

D。蘇伊士運河開通後貿易活絡,新加坡成為轉口港,需要大量勞動力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