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縣市政府對街頭藝人從事表演活動,各自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規範街頭藝人若欲在公共空間進行展演,須向縣市管理機關申請並獲許可後始得演出。上述政策作為涉及的縣市政府職權運作,其屬性與下列哪項事例最接近?
(A)縣市輪流承辦國慶日煙火表演活動
(B)縣市辦理轄區內立法委員選舉事宜
(C)爭取於高鐵行經路線設立縣市車站
(D)建置縣市公共自行車事故處理流程
行政管理
113分科公民考科-24
[題組:第22-24題]
某年臺灣南部數個縣市發生嚴重乾旱。為保障民生用水,中央政府採取多項限水措施,在這些縣市實施強制稻作停灌或休耕,以及停供游泳池、洗車和三溫暖等行業之用水。政府作法是否對人民權利造成傷害,引發各方討論。政府主張這些措施雖可能限制人民基本權利,卻是基於保障公共利益。但有某經濟學者於媒體上主張,應該回歸市場機制運作,提升經濟效率。另有網友認為應讓各縣市自行決定如何限水,不宜由中央強制規定;但小雨認為應該由中央決定。請問:
24. 依照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力劃分,下列哪項論述最足以支持小雨的主張?
(A)水資源資訊蒐集和研究,是中央政府專屬職權
(B)水資源分配和調度的屬性,較適合由中央決定
(C)縣市首長係由民選,故易受民意壓力改變限水決定
(D)縣市政府之間易因執政政策不同,而難以協調整合
112分科公民考科-23
[題組:第23題至第26題]
◎ 某國因科技進步與基本工資調升,無人商店的比例持續上升。有人商店和無人商店的差別在於前者多了人事成本,而後者多了科技設備成本。兩者都需要裝修店面和進貨,其中購買科技設備和裝修店面的支出需向銀行貸款。某公司一年前曾評估有人商店與無人商店的選擇,發現尚不適合開設無人商店,但今年公司經過評估,認為已可開設無人商店。
不過,無人商店也引發政策論辯,以致該國某些地方政府雖容許無人商店的設置,但某些地方政府為避免失業問題惡化而立法禁止設置無人商店。此外,因該國無人商店趨勢而找不到工作者,多屬經濟處境不利群體,雖然他們想工作,但常到處碰壁,心灰意冷之下放棄找工作。輿論因而主張政府應根據經費落實社會安全體制,以減少社會變遷帶來的衝擊;各界也提出三種不同方案:(甲)增列就業保險之失業給付;(乙)增加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經費分配,以及(丙)增列社會救助經費。請問:
該國各地對於是否許可無人商店設置不一致的現象,與下列哪項政治制度因素最有關聯?
(A)憲法或法律明文保障地方政府自治權限 (B)中央政府制定法規須諮詢地方政府意見
(C)地方行政首長由地方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D)地方人民得對地方民意代表提出罷免案
107學測社會試題-27
106學測社會試題-26
106學測社會試題-32
105學測社會試題-06
我國《地方制度法》對於行政層級的重分和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都有詳細的規定。下列有關「桃園市大園區」與「臺東縣池上鄉」之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為市府派出單位,後者為地方自治團體
(B)二者皆為縣級行政單位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
(C)前者之首長為區長,後者之首長為鄉長,均由選舉產生
(D)前者設區民代表會,後者設鄉民代表會,二者皆為立法機關
105學測社會試題-67
114學測社會試題_56
【題組54-56】臺灣的土地產權歷經演變,逐步形成今日制度。清代臺灣的大、小租制是一種土地的雙重所有制:大、小租可分開來交易,小租的買賣不需要大租戶同意,反之亦然。大、小租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利益狀態不明確,容易產生糾紛。劉銘傳曾想廢除多半只在遠方收租、無法決定土地用途的大租戶,但無疾而終。後基於政府土地管理和稅收考量,改以「減四留六」政策,將田賦改由在地小租戶繳交,自此小租戶變成官府認定的業主。「減四留六」政策的推出,過去都認為是劉氏屈服於大租戶反抗而妥協的結果,但近年研究指出,這其實是日治初期總督府為順利廢除大租權而提出的說詞。日治初期為解決一田多主的現象,乃實施整理,賦予這些土地關係法律上的權利,由總督府買下所有的大租權,且不再繼續向小租戶收取大租。為了消滅大租權,改造為「一田一主」,總督府並開始推動土地調查,以訂定明確的大租權補償標準及改訂地租率,此項措施解決了土地產權不明確的問題。請問:根據題文,「減四留六」政策使小租戶變成官府認定的業主,從政府管理的角度,其最主要的影響為何?為什麼總督府提出的說詞有助於順利廢除大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