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選出填入後敘述正確的選項:
學測以日常用語為考試素材,除了想讓考生懂得在社交場合善用既有的文雅詞彙,例如(A):七希望考生能自行應用學習來分析新的語言現象,例如之前考外來語「純音譯」和「音義兼譯」,(B),乃是外來語進入中文的常用形態。有些新詞顯會修辭趣味,例如「秒殺」形容掃帚之快,「神回應」形容答覆之妙,(C)。又「天兵」代指少根筋、常壞事之人,「天菜」代指無法抗拒的傾慕對象,但(D)。字義轉變最受瞩目者莫如「困」字。此字在古代是「明亮」之意,但因故似張著口、撇著八字眉的臉,遂出現「各場固很大」、「人在困境」這類新用法,或或略通於「窘」,(E)。
(A)尊稱他人的母親為「今堂」,謙稱自己的提問為「垂詢」
(B)時下捕捉精靈寶貝追求升級的手機遊戲「寶可夢」(Pokémon)即屬前者,以「粉絲」(fans)指稱對某人事物的熱愛者則屬後者
(C)「秒」和「神」均帶有誇飾的效果
(D)前者的「天」是「天生的」,後者的「天」是「天真的」,意思大不相同
(E)這使原來只是基於字體形貌所產生的借用,恰好可用同音譜義來聯想
語言學分析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4題
一、文章解讀( 占 9 分) 閱讀下文後,請依據作者的引述與闡釋,說明當人發揮自己的天賦時,如何能產生 「自由與踏實的感受」。文長約100-150字(約5-7行)。
年輕人要清楚自己的志向,不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當你找到自己的天賦 時,會有一種如英國教育改革家肯‧羅賓森所說的「歸屬於天命」的狀態:「歸屬於天命, 有跡可循,最明顯的就是自由與踏實的感受。當你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才可能 覺得活出了真實的自我。你覺得自己做著天生該做的事,也成為你天生該成為的人。」 但我們常常提到「讓天賦自由」,我很擔心這會造成一種誤解,以為找到「天賦」就 自由了,可以放羊吃草、閒散度日。天賦,不是偷懶的藉口,沒有一個天才可以光靠天 賦扶搖直上。正好相反,天賦是由一種不得不然的熱情所驅動,你熱愛一件事,熱愛到 足以打死不退,全身有一股強烈飢渴往前追尋的力量。因此,任何天賦都需要回到「紀 律」的堅持上。(改寫自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
110學測國文試卷-29
29-30為 題 組 。 閱 讀 下 文 , 回 答 29-30題 。
依據上文,下列對於鳥叫聲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人能藉手語溝通,可知語音並非語言的必要因素。小鳥啁啾、海豚吱吱,都近似人類語言的溝通系統,可見動物的溝通系統和人類語言的不同,絕非在於缺少語音。
動物能在聲音上模仿人類的話語,並不表示他們擁有語言。會說話的鳥並不會把他們模仿的聲音切成獨立的單位,而人類語言的特質之一,則是語音或手勢單位的獨立性,單位之間有次序,可重新排序,可合併也可分開。總之,鸚鵡只會說人家教他或他所聽到的,再無其他。
很多種鳥的叫聲的確具有溝通功能,且同一種鳥可能也有「方言」之別。鳥語(bird calls)是包括一聲或一聲以上的短叫聲,傳達和環境相關的訊息,例如危險、覓食、暴風、群聚等等;鳥鳴(birdsongs)則是較為複雜的鳴叫形態,用來宣示勢力範圍,並可吸引配偶。這些鳥叫聲若不出任何內在的結構,也不能像人類語言能分出獨立具有意義的單位。一篇有關知更鳥勢力圖鳴聲的研究中發現:敵對的知更鳥只注意高頻和低頻聲的轉換,何者在前何者在後,其實無關緊要。訊息內容的差異,也只限於這些知更鳥對他的東西擁有多強或他的抵抗決心多高,以及在勢力圖內集聚的意志多強等等。因此,高、低頻的轉換,只是表達不同感受程度而已。知更鳥的創造力,在於能用不同方式做相同訊息的鳴叫,但他不能利用各種單位作不同組合,表達不同訊息。(改寫自 V. Fromkin等 著 , 黃宣範譯《語言學新引》)
(A)可藉其內在的結構,表達不同程度的感受
(B)以短叫聲來表達欲望、意志和決心的強弱
(C)能夠多樣組合各種意義單位,藉以表達不同的訊息
(D)知更鳥能以不同頻率的鳴叫轉換,傳達相同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