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4題

13-14為題組
女婿面對岳父的戲謔,以岳父的思維模式加以回應,因而改變形勢。下列人物應答時使用的語言技巧,與文中女婿相同的選項是:
(A) (馮綾) 辭曰:「貴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B) 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豔、馬,不言馬、豔,豔寧勝馬邪。」
(C) 賈母問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頭們搥一搥。」劉姥姥道:「那裡說的我這麼嬌嫩了?那一天不跌兩下子,都要搥起來,還了得呢!」
(D) 一個較有年紀的說:「該死的東西!到市上來,只這規紀亦就不懂?要做什麼生意?汝說幾斤幾兩,難道他的錢汝敢拿嗎?」「難道我們的東西,該自送給他的嗎?」參不平地回答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女婿用岳父的類比邏輯反擊。(B)諸葛令用王丞相的「王葛」順序類比「驢馬」,以同樣邏輯反駁,技巧相同。故正確選項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41

韓愈〈師說〉:「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聃。閱讀下列有關老子、孔子論「禮」以及後學的相關討論,選出解釋適當的敘述:

 

老子: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孔子: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吳子良(宋代學者):蓋聃之於禮,尚其意不尚其文,然使文而可廢,則意亦不能獨立矣。此(指「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鑑文之弊,而矯枉過正之言也。

朱熹學生: 老子云:「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孔子又卻問禮於他,不知何故?

 

朱熹:他曾為柱下史,故禮自是理會得,所以與孔子說得如此好。只是他又說這箇物事不用得亦可,一似聖人用禮時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說。《禮運》中「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語,便自有這箇意思。

(A)依老子的看法,人間若有「道」,便無須用「禮」
(B)孔子「玉帛云乎哉」的看法,即憂心「禮」僅「尚其意不尚其文」
(C)吳子良認為:「禮」的形式與內在應為一體,老子有矯枉過正之弊
(D)吳子良和朱熹都認為:老子對「禮」缺乏深度認知,故評論有失偏頗
(E)朱熹認為:《禮運》所云:「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與老子對「禮」的看法相似

[多選題]
答案

(A)正確。老子認為禮是道德淪喪後的產物,若有道則無需禮。
(B)錯誤。孔子是憂心禮僅重形式(玉帛鐘鼓),忽略內在精神。
(C)正確。吳子良認為禮的文(形式)與意(內涵)不可偏廢,老子過度重意輕文。
(D)錯誤。朱熹肯定老子懂禮,只是認為其主張過於極端。
(E)正確。朱熹認為《禮運》描述禮制興起伴隨權謀爭鬥,與老子視禮為亂首的看法相通。
故正確答案為(A)(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國文試卷-12

關於下文王若虛的論述方式,說明最適當的是:
「郊寒白俗」,詩人類鄙薄之。然鄭厚評詩,荊公、蘇、黃輩曾不比數,而云:「樂天如柳陰春鶯,東野(郊)如草根秋蟲,皆造化中一妙」,何哉?哀樂之真,發乎情性,此詩之正理也。(王若虛《濟南詩話》)
(A)運用對比映襯以凸顯詩人品格上的差異
(B)藉物象之喻強調詩人長於自然草蟲之詠
(C)先述習見論評,再引前人說法表達觀點
(D)先分述各家短長,再總論詩歌創作之道

[單選題]
答案

(C)正確。先提「郊寒白俗」的普遍看法,再引鄭厚不同評價,最後提出自己「哀樂之真」的觀點。
(A)錯誤。非比較詩人品格
(B)錯誤。物象是比喻,非實指
(D)錯誤。未分述各家短長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憶力與思考力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的外接大腦記憶體,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非選擇題]
答案

我認為這兩種觀點各有其立論基礎,也反映了數位時代下認知學習的雙面性。第一種觀點擔憂網路導致記憶力與思考力衰退,確有其依據。當我們過度依賴外部儲存,大腦負責記憶的區域(如海馬迴)可能因缺乏鍛鍊而功能弱化,不利於深度思考與長期知識建構。此外,資訊爆炸易導致注意力分散,形成淺碟式學習,影響認知學習的深度與連貫性。

然而,第二種觀點將網際網路視為「外接大腦記憶體」,亦有其積極意義。它解放了我們記憶瑣碎事實的負擔,使認知資源能重新分配至更高階的思維活動,如批判性思考、創造性問題解決、跨領域整合與宏觀視野的建立。這並非放棄記憶,而是將記憶功能轉型,從「記憶事實」轉向「記憶如何尋找與應用事實」。

我個人的看法是,關鍵不在於否定任何一方,而在於如何「善用」網路此一工具。我們應培養「數位素養」,包括:1. 有意識地區分哪些知識需要內化為長期記憶,哪些可以外包給網路;2. 發展資訊篩選、驗證與整合的能力,避免被動接受資訊;3. 在利用網路效率的同時,保留並刻意練習深度閱讀、獨立思考與邏輯論證的習慣。如此,我們方能將網路轉化為強大的認知輔具,既避免心智能力退化,又能釋放創造力,實現更有效的學習與創新。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讀完以上材料,對於「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你贊成或反對?請撰寫一篇短文,提出你的看法與論述。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非選擇題]
答案

我贊成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理由如下:

首先,基於健康考量。材料明確指出高糖飲食是導致體重過重、第二型糖尿病、蛀牙、心臟病等疾病的元兇。中小學生正值身體發育與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校園作為其主要生活場域,有責任提供健康的飲食環境。禁止含糖飲料能直接減少學生接觸高糖產品的機會,有助於預防相關健康問題,培養清淡飲食習慣。

其次,數據支持介入的必要性。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高中生飲用含糖飲料的比例與頻率均高,顯示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校園禁令能針對此高風險情境進行有效把關。

反對者或認為此舉限制學生選擇自由,或認為教育重於禁止。然而,學生的飲食選擇常受同儕、廣告影響,未必具備足夠的判斷力。在公共健康議題上,當個人選擇可能對長期健康造成顯著危害時,適度的規範是必要的。校園禁令並非唯一的措施,但可作為基礎,並應搭配營養教育,讓學生理解背後的健康知識,從而內化為自主的健康行為。

綜上,校園禁售含糖飲料是保護學童健康、對抗兒童肥胖與相關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我認為有其正當性與必要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玩具對你而言,較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請就你的成長經驗,說明你的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非選擇題]
答案

我認為玩具更偏向「玩物養志」。根據我的成長經驗,玩具絕非僅是享樂或消磨時間的工具,而是啟發思考、培養能力的重要中介物。

以古典玩具如七巧板為例,它訓練了我的空間邏輯與問題解決能力;積木則讓我初步理解了結構、平衡與創造的樂趣,這些都是課本難以直接賦予的直觀經驗。即使是擬仿玩具,如歷史人物模型或交通工具,也激發了我對相關領域知識的好奇心,成為自主學習的起點。

玩具提供的「遊戲」狀態,是一種高度專注且富於想像力的活動。在此過程中,我學會了嘗試錯誤、制定策略、與同儕合作或競爭,這些都是未來面對複雜情境的預演。它養成的「志」,並非傳統的書本知識,而是更根本的創造力、韌性、社交技巧與探索精神。

當然,若沉迷過度、影響正務,任何事物都可能「喪志」。但這關鍵在於「人」如何與玩具互動,而非玩具本身。在家長的適當引導與時間管理下,玩具能成為「養志」的沃土。因此,我肯定玩具的正面價值,它是我童年不可或缺的導師與玩伴,為我的成長奠定了充滿樂趣與創造力的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假設「經驗機器」存在並且運作穩定,可以讓人享受虛擬的「幸福人生」,你認為將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權衡利弊,你會支持開放這樣的機器上市嗎?請闡明自己的意見。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非選擇題]
答案

我認為「經驗機器」的出現將對人類產生深遠且複雜的影響,而我傾向於不支持其開放上市。

其潛在利益在於:能提供極致的感官愉悅與心理滿足,或許能緩解現實中的痛苦、創傷與不滿,甚至作為心理治療的極端手段。它滿足了人類對幸福最直接的渴望。

然而,其弊端更為致命:
1. 真實性的喪失:機器提供的幸福是預設的、虛擬的,剝奪了人們通過真實努力、克服挑戰、與他人建立真實連結而獲得成就與幸福的機會。這種幸福是空洞的,缺乏深度與意義。
2. 社會功能的崩解:若多數人沉溺於虛擬幸福,將無人從事必要的生產、創造與社會維護工作,文明可能停滯甚至瓦解。
3. 人性與自主性的異化:選擇進入機器,等於放棄了塑造自己真實人生的自主權,將定義「幸福」的權利交給機器,這本身就是對人性的否定。

權衡之下,雖然它能消除痛苦,但也扼殺了成長、愛與創造的可能。幸福不應只是愉悅感受的堆疊,更應包含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學習、愛與被愛。因此,我認為開放「經驗機器」是飲鴆止渴,它提供的是一條逃避真實、最終導向虛無的捷徑,我對此持反對意見。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如果要帶長者在臺灣進行樂齡之旅,一定有許多待注意事項。請以「樂齡出遊」為題,寫一篇短文,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並思考如何照顧到長者在生理與情感上的需求。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非選擇題]
答案

樂齡出遊的意義非凡,它不僅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心靈的甦醒與社會連結的再造。對長者而言,走出慣常環境能刺激感官、活化心智,重燃對生活的熱情,並在與他人互動中找回歸屬感與自我價值,對抗孤獨與老化無力感。

要妥善照顧長者的生理與情感需求,需周詳規劃:
生理層面:1. 行程設計應「緩慢而深入」,避免緊湊勞累,預留充分休息時間。2. 交通選擇舒適平穩的交通工具,無障礙設施必須完善。3. 餐飲安排需考量牙口、慢性病飲食限制,力求軟質、清淡、營養均衡。4. 隨行應備妥常用藥物、簡易醫療用品,並有基本急救知識人員陪同。

情感層面:1. 行程可融入「懷舊元素」,如探訪其成長地、品嘗古早味,觸發美好回憶,滿足情感寄託。2. 鼓勵「分享與傾聽」,創造機會讓長者訴說生命故事,使其感覺被重視。3. 促進「跨代或同儕互動」,安排家人陪伴或同齡友伴共遊,強化社會支持網絡。4. 尊重長者意願,給予選擇權(如去哪裡、待多久),維護其自主與尊嚴。

總之,樂齡出遊的成功關鍵在於「以長者為中心」的貼心設計,讓這趟旅程既安全舒適,又充滿溫情與意義,真正達到身心共好的目標。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日常生活中不乏「貼標籤」或「被貼標籤」的實例,請寫一篇短文,舉例說明你對標籤現象的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非選擇題]
答案

我認為「標籤」是一把雙面刃,其影響深遠,端看我們如何理解與運用它。

標籤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它如同一個簡化的濾鏡,容易遮蔽個體的複雜性與能動性。例如,學生一旦被貼上「數學不好」的標籤,可能自我設限,放棄努力,甚至被師長區別對待,形成惡性循環。社會上的地域標籤(如某地人一定如何)、世代標籤(如「躺平族」),也常引發誤解與對立,阻礙了真正的理解與溝通。甲文中叔本華的憂慮正在於此:人被簡化為其標籤,獨特性被漠視。

然而,標籤亦非全無價值。如乙文所述,正向的標籤(如「咖啡大師」)能激發榮譽感與專業追求;個人為自己貼上「積極學習者」、「可靠夥伴」等標籤,也能成為自我督促、塑造理想形象的動力。標籤在此扮演了「導航」與「激勵」的角色。

因此,我的看法是:我們應警惕標籤的簡化與固化力量,避免輕易為他人貼上負面或僵化的標籤,並培養辨識與抵抗刻板印象的能力。同時,我們可以主動選擇並善用正向標籤,將其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助力。最重要的是,理解每個標籤背後都是一個立體而複雜的個體,保持開放心態,願意撕下舊標籤,看見真實的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9

18-19為題組。

19. 依據上文,關於文中人物對獻馬的看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A)芮季和榮夷公相同,都想從芮伯那裡獲得一匹良馬
(B)榮夷公和周厲王相同,都認為芮伯不應只獻一匹馬
(C)榮夷公和君子相同,都認為芮伯隱藏了其他的良馬
(D)芮季和君子相同,都認為芮伯之舉使王想得更多馬

[單選題]
答案

芮季預言獻馬會招禍,君子也認為芮伯明知王貪婪還獻馬是過錯,兩人都認為此舉會引發更多貪求。(A)錯誤:芮季是勸阻非求馬;(B)錯誤:周厲王未表達看法;(C)錯誤:君子未說芮伯隱藏馬匹。
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