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公民考科-37

[題組:第36-37題]
37. 依據題文中店主之主張,其受損權利之特性為何?網友的主張,其背後所依據的法律理由為何?

答案

店主受損權利特性:原則上不能經由繼承取得
網友依據的兩個法律理由:小恩的行為有助於公益,且前述利益大於店主所受損害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公民考科-30

[題組:第30-31題]甲乙經熱戀後結婚,登記為配偶。乙想更瞭解甲生活,認為這樣才能維持婚姻,因此經常想看甲手機訊息;此舉引起甲不悅,設下手機密碼。但乙設法破解密碼,並植入監控程式,以便隨時都能看到甲與他人傳遞的文字、圖畫訊息。甲無意間發現乙的作為,感覺非常痛心並質問乙,而乙亦表示難過、後悔,答應不再犯同樣錯誤,二人並決定努力重修舊好。30. 依據我國法律,關於乙應負之法律責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的行為在法律上是正當的,因為要維護婚姻裡面的相互承諾
(B)乙不須對甲負損害賠償責任,除非乙對甲的手機造成實質損害
(C)乙應有侵犯甲隱私之刑事與民事責任,即使二人是配偶的關係
(D)乙不需要負侵害隱私之責,除非乙將甲的手機的內容資料公開

答案

答案:(C)。配偶間仍有隱私權,乙破解密碼監控侵犯隱私,負刑事(如妨害秘密罪)與民事責任;(A)行為不正當,(B)無須實質損害即可主張賠償,(D)未公開仍構成侵害,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47

第47-48題為題組
◎公民課自主學習時研讀到下列資料:一般人使用網路後通常會留下數位紀錄,稱為網路「足跡」。某大型網路平台商除經營社交媒體,也跨足各種服務。該平台商自稱擁有用戶的基本資料,當串連到用戶瀏覽紀錄、搜尋關鍵詞、消費行為、社群媒體活動等足跡,就可預知使用者的價值偏好與習慣,進而能幫其客戶向使用者投放準確的廣告或政治宣傳,獲利豐厚。某資訊人權監督團體提出警告:「該平台商的行為經常沒有使用者的充分授權,也未充分告知,但卻擁有左右使用者認知與行為的能力」。然而,大眾對此風險卻不一定能充分認識。曾有調查指出,相較於教育程度高者,教育程度較低者因接觸數位風險教育機會較少,故使用網路服務時更缺乏警覺,也更容易受網路資訊影響。請問:依資訊人權監督團體所提出的警告,顯示其最擔心網路平台商下列哪項行為?
(A)蒐集並分析使用者的網路足跡
(B)提供政黨關於民意走向的分析
(C)製作廣告資訊影響消費者偏好
(D)持續監視並且操縱使用者行為

答案

警告重點在平台商未經充分授權卻能"左右使用者認知與行為",屬操縱行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28

27-29為題組
針對該高中生的疑惑,從資訊利用行為與個人權利的角度來看,下列何種見解最為合理?
(A)疫苗地圖增強人民行動自由,數位身分證增強人民知的權利,應予相同評價
(B)疫苗地圖增強人民知的權利,數位身分證削弱人民的隱私權,應予不同評價
(C)疫苗地圖削弱人民的隱私權,數位身分證增強人民人身自由,應予不同評價
(D)疫苗地圖削弱人民人身自由,數位身分證削弱人民行動自由,應予相同評價

答案

疫苗地圖提供公共資訊(增強知的權利),數位身分證則可能侵犯個人隱私(削弱隱私權),兩者對人民權利的影響不同。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