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所謂有志竟成,努力必能得到回報
(B)得饒人處且饒人,你何必趕進殺絕
(C)想到他的處境,我情不自盡地落淚
(D)眼不見為靜,把雜物塞進櫃子就好
J寫作技巧
114會考國文試題_25
[題組:第25題到第26題]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25~26題:
高二的外孫跟我說了一顆蛤蜊的故事。
這蛤蜊竟然有名字,叫「明」。明是隻北極圓蛤,目前已知最長壽的多細胞動物,活了超過五百年,科學家推估其出生於明朝,於是命名「明」。孫子再三強調:「據說,北極海底,隱藏著比明更老的蛤蜊!」
我也講了另一種蛤蜊的故事給他聽。
在外孫這年紀時,我跟著母親上山下海做各種勞動計生活。那個年代,累得不得了時,抬頭一看,發現大家都辛苦,也就不會覺得自己特別苦。諸多體力活中,我最喜歡到海邊挖「公呆」。
牠們喜歡成群生活在淺灘,若有動物接近,會一起噴水警示。這樣做或許能嚇走水鳥,但正好讓人發現位置,勢眾又跑不快,是不是蛤蜊呆?所以被人叫做公「呆」。
公呆不只呆,還很懶,總是攤平在爛泥表面,只求有層薄土蓋得住殼就好,又動不動就噴水虛張聲勢,更容易被發現。檢拾公呆不須花太多力氣,唯一要注意的是,公呆殼很薄,文蛤開殼後像石頭,碰撞也不太會破損,但公呆殼用兩根手指一捏就碎裂,所以牠開上的動作要小,輕輕翻開土後再慢慢撿就好。
「外婆,讓人這樣撿,很快會絕種!」講環保的一代不滿地抗議。
「你以為所有蛤蜊都像那隻明,能活五百年?公呆本就活不過一年,秋天一到,天氣一冷,沒被吃掉,牠們也成群成群死掉,全變成白殼骨。」
孫子說:「外婆,公呆不是因為懶惰而不潛得更深來保護自己,牠們實在是殼太薄,承受不了壓力,才會攤平在淺灘上!反正一輩子也沒多長,一起躺好晒晒太陽,還能趁活著時,享受一點溫暖和陪伴。要是像明一樣,活在冰冷的北極深海裡,公呆們應該是受不了的。」
果然在躺半年代裡,更容易理解躺平生物。
——改寫自毓秀〈公呆〉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公呆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A)若移至深海生活,可以延長生命
(B)噴水嚇阻敵人,反而暴露藏身處
(C)閉殼後像石頭,碰撞也不易破損
(D)群體死亡前,會一起躺平晒太陽
114會考國文試題_28
[題組:第27題到第28題]
根據本文,八卦山成為灰面鷺鷹重要休息站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林相完整,雨量豐沛
(B)地形獨特,容易識別
(C)食物豐富,地形適合
(D)氣候溫暖,適合繁殖
114會考國文試題_29
[題組:第29題到第31題]
請閱讀以下兩則文本,並回答29~31題:
【甲】
電影大師希區考克曾說:「製作一部偉大的電影需要三樣東西:劇本、劇本、劇本。」由此可見劇本對電影的重要性。在劇本中,對白固然重要,但劇本必須深植於令人感覺真實的世界裡,才能有生命,也才能攫住觀眾。而視覺化寫作,就能創造出這個世界來。
劇本中的視覺化寫作指的是:除了對白之外的所有部分,亦即視覺描述。任何試圖藉由文字勾勒出圖像的描寫方式,就是視覺化寫作。視覺化寫作的要素有以下四種:
一、場景外觀:劇中的地點看起來如何?須具體寫出地點的獨特之處。別只是說廚房裡有爐子和冰箱,而要說出這個廚房的特色。
二、場景事件:場景中發生什麼事?火車呼嘯而過?小鳥飛過窗邊?角色周遭有什麼正在發生?
三、角色外貌:劇中角色看起來是整潔體面還是不修邊幅?雙眼有神還是疲憊?他們穿的是制服或是便服?劇本作者選擇的視覺細節會透露角色的性格及當下的狀態。
四、角色行動:角色如何行動?當這個角色聽見別人對他說「我愛你」,他是低頭沉默或歡喜地跳起來?角色的肢體動作可以反映出他們的心理。
——改寫自〈視覺化寫作:4個電影劇本範例〉
【乙】
室內 安德魯的練習室
安德魯正在陰暗狹小的練習室裡,試著打出雙跳。在他左前方銀灰色譜架上的電子節拍器,正在閃爍,紅色的電子數字顯示目前速度設定在380。
安德魯停下,重新設定為390。又繼續打擊。試著跟上。再調整節拍器到400。
現在完全跟不上。全力以赴、汗流浹背、雙手起泡,這時——
喀啦。安德魯的右鼓棒斷成兩半。
他停下來。疲憊。看著自己的手。渾身冒汗,雙手發痛。
回頭看節拍器。仍在嗶嗶作響。他將它關上。
抬頭看海報中的人物——巴迪.瑞奇俯在鼓上。
——改寫自電影劇本《進擊的鼓手》
根據甲文,關於劇本的創作,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增加對白的比例可讓電影更有視覺效果
(B)要看懂電影必須先學習視覺化寫作的技能
(C)視覺化寫作可讓讀劇本的人較容易掌握情境
(D)希區考克認為視覺化寫作是劇本最重要的部分
114會考國文試題_30
[題組:第29題到第31題]
關於乙劇本的寫作分析,下列何者最恰當?
(A)透過極簡的對白讓事件留有餘韻
(B)藉「關上」一詞讓角色間有衝突
(C)以節拍器故障凸顯角色性格的偏執
(D)用狀聲詞「喀啦」製造情節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