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會考社會考題_48

[題組:第46題到第48題]第48題:某民眾的車牌被別人惡意拔走,導致他違反文末所述的規定而受罰。若該民眾對此處罰不服,依法採行下列何種處理方式最適當?
選項:
(A)向中央立法機關提出訴願
(B)向地方行政機關提出請願
(C)透過行政救濟途徑維護權益
(D)透過刑事訴訟途徑維護權益

答案

民眾因車牌被拔而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受罰,屬行政處罰爭議。對行政處罰不服,應透過行政救濟途徑(如訴願、行政訴訟)維護權益(選項C)。選項A立法機關不受理訴願;選項B請願用於表達意見,非救濟途徑;選項D刑事訴訟用於犯罪案件。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社會考題_49

[題組:第49題到第51題]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49至51題:
巴斯人的祖先原本居住於伊朗高原一帶,七世紀上半葉,阿拉伯軍隊擊敗統治當地的薩珊王朝國王伊嗣俟,不願被穆斯林統治的人們遠離故鄉,遷徙至印度半島西部避難。此後數個世紀,伊斯蘭教勢力逐漸進入印度,但印度的穆斯林統治者對於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表現出較為寬容的態度。這使巴斯人得以在印度從事貿易等行業,並世代信仰發源於伊朗高原的宗教。

十七世紀後期,善於經商的巴斯人,開始與歐洲商人合作,既促進印度西部城市孟買等地的繁榮,也使得巴斯人隨著歐洲商人來到中國進行貿易。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中期,巴斯商人在歐洲殖民勢力對中國的貿易網絡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與控制印度的殖民者一起在中國活動。當時巴斯商人留下許多會館與墓園,圖(二十)墓碑即為一例。
圖(二十)墓碑:紀念來自孟買的巴斯人布爵治·廓德瓦,西元1850年即「伊嗣侯」紀元1219年辭世,得年36歲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因為美國內戰導致紡織業原料短缺,以及蘇伊士運河開通促進航運事業發展等影響,巴斯商人傾向加強投資印度和歐洲的產業,而對中國的商貿占比則逐漸下降。
第49題:巴斯人的宗教信仰,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選項:
(A)祆教
(B)佛教
(C)猶太教
(D)基督教

答案

巴斯人祖先居住於伊朗高原,七世紀前後遷徙,世代信仰發源於伊朗高原的宗教。祆教(瑣羅亞斯德教)發源於伊朗高原,是當地古老宗教(選項A)。選項B佛教發源於印度;選項C猶太教發源於西亞;選項D基督教發源於巴勒斯坦地區。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社會考題_50

[題組:第49題到第51題]第50題:十九世紀上半葉,巴斯人與中國商人的主要貿易模式,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選項:
(A)巴斯人賣瓷器到中國以換取茶葉
(B)巴斯人賣鴉片到中國以取得白銀
(C)巴斯人賣鹿皮到中國以獲得棉花
(D)巴斯人賣茶葉到中國以交換工業品

答案

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殖民勢力與中國的貿易中,鴉片貿易是重要部分。巴斯人與歐洲殖民者合作,參與對華貿易,最可能販賣鴉片換取中國白銀(選項B)。選項A瓷器是中國出口商品;選項C鹿皮貿易非當時主流;選項D茶葉是中國出口商品。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