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5題為題組
◎ 1855 年清代某官僚在日記中指出:在某地區,山坡地上種滿了高粱、玉米,河中的沙洲多已開闢為田園;平地的樹木已被砍伐殆盡,偏遠地區的原始林區也已被開發。據此,他主張:亂世的根源,在於人口數量太多。追求長治久安的方法,就要透過放寬殺女嬰的禁令、發放避孕或墮胎的藥品、延後男女婚姻年齡等策略,以控制人口增加的速度。該官僚分析人口問題的成因雖然正確,但主張的減緩人口成長策略卻過於激進且不人道,並未獲得社會及各級官員認同,也未被政府採納。請問:該官僚在日記中的論述,最適合作為該地區當時下列哪項事實的佐證?
(A)超過環境負載力上限
(B)區域互賴已超過限度
(C)原住居民已遷徙他鄉
(D)產業分工已發展成熟
人口政策研究
112學測社會試卷_52
52-54為題組
◎ 為探究各國出生率偏低現象與因應措施,某校同學閱讀以下兩份資料:
I.某國為東亞的中高所得國家,政府為提升生育率,修訂已婚勞工停薪申請育嬰假的辦法,不但增加夫或妻的請假彈性,並提高請假期間津貼達八成薪。新法實施後,該國申請留職停薪人數成長超過3成,其中男性成長又比女性高2倍。
II.多位學者發現,中高所得國家年輕人晚婚或終身不婚的現象很普遍,導致各國生育率皆呈現下降趨勢。某學者甲指出,同為中高所得國家,北歐國家的出生率較東亞國家高,而北歐國家的新生兒,有半數以上出生於無法定婚姻關係的父母,但在東亞國家絕大多數的新生兒都出生在法定婚姻關係之內。
請問:
依題文資料推論,上述某國所施行的政策,是想要透過什麼策略來提高生育率?
(A)鼓勵新婚夫妻之一方退出職場
(B)鼓勵夫妻共同分攤育嬰的責任
(C)提升高齡已婚婦女的生育意願
(D)提供年輕人早婚並生育的誘因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