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公民考科-25

[題組:第25-27題]
亞洲某小國於21世紀初期,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並依人會承諾,開放農產品進口。該國人會前原本是稻米自給自足的國家,卻被WTO要求開放稻米進口,該國農業團體因而參加全球農運組織,至WTO部長會議會場外抗議。全球農運組織反對WTO,認為歐美等大國透過WTO控制國際貿易並推動小國,不但未促進貿易或刺激經濟成長,反使各國糧食自給計畫淪為空談,更擴大國家之間和國內的資富差距。該組織主張,各國應依不同的發展條件與社會需要,支持國內的農民及農產品,而且WTO應立即解散,以杜絕富有國家繼續危害小國農民的生存權利。請問:
25. 依據題文推論全球化對國家治理帶來的挑戰,下列哪項論述最合理?
(A)經濟衝突取代政治競爭,改變國家主權運作
(B)全球運動加深,影響政府控制環境變局能力
(C)非政府組織跨國運作,削弱國家的治理能力
(D)全球貿易更加互相依賴,改變國家治理疆界

答案

全球化下國際組織如WTO影響國家政策,改變國家主權運作方式,故(A)最合理。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地理考科-31

[題組:第31-32題]臺灣每年都需要從義大利進口數量龐大的稻米,以供餐廳製作燉飯料理。花蓮農改場經過多年研究,培育出臺灣第一款燉飯專用米「花蓮 26 號」,此舉促使一些休耕農地紛紛種起花蓮 26 號,以銷售給餐廳。請問:臺灣培育花蓮 26 號品種的現象,最適合以下列哪個概念解釋?
(A)歐、亞兩大洲的區域互類
(B)西方文化圈的形成與擴散
(C)全球經濟地理空間的重組
(D)全球化影響產業發展變遷

答案

因應全球化飲食需求,本地發展進口替代產品。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22

據統計,2020 年澳大利亞農業缺工嚴重,導致部分農產品無人收成、處理,以致許多農產品價格高漲。形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為澳大利亞因應 COVID-19 疫情而進行邊境管制,使過去占農場勞力來源高達八成的國外背包打工客,在 2020 年來澳的人數大減。若僅針對上述澳大利亞的農業發展、農產價格與背包打工客的關係,擬定相關的全球化議題進行探究,下列哪個議題最為適合?
(A)全球化與區域結盟
(B)全球化與交通革新
(C)全球化與多元文化
(D)全球化的貢獻與挑戰

答案

邊境管制影響國際勞動力移動,反映全球化下面臨的挑戰與脆弱性。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50

50-51為題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於2007年出版《世界的另一種可能》一書,書中提到:「全球化的隱憂是,它可能會創造擁有窮人的富國」,因為「即使在最先進的開發國家⋯⋯,貧者卻經常連自保都有問題」。請問:
依據題文的書中引文,下列何者最接近題文所指涉的全球化現象?
(A)富裕國家的跨國公司過度擴張,支配貧國經濟
(B)國內平均所得雖提升,但所得分配卻更加惡化
(C)經濟雖快速成長,但環境資源同時遭嚴重破壞
(D)各國僅關注經濟成長,但卻忽略調和公私利益

答案

引文強調國內所得分配惡化問題。答案為(B)國內平均所得雖提升,但所得分配卻更加惡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