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20

1950年代,臺灣原住民族領袖提出訴求:山胞天賦的才能是與平地同胞一樣毫無遜色的,如能提升其生活環境,施以適當的教育,一切改變都是可能的。… … 二十年後受了國家新教育的領導人才,可以掌握山地社會的一切樞紐,接管現在的本地領袖和輔導人才的責任,特殊行政自可撤除。這位領袖的訴求,最終目標最可能是:
(A)原住民族的正名
(B)原住民族升學優待
(C)還我土地的運動
(D)追求原住民族自治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領袖主張透過教育培養原住民領導人才,取代特殊行政,最終目標為自治;正名、升學優待、還我土地非核心訴求,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62

第61-64題為題組
題文所述總督府的支配控制及治理措施,有些仍影響至今,包括現行有關原住民族權益的相關法制;但也有些已經因應國際人權觀念趨勢、多元文化發展而有所改變。下列政策何者最能凸顯這樣的改變?
(A)國家為國有林地所有權人,原住民得由政府機構許可取用森林資源
(B)將原住民立法委員的選舉,分為「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選舉區
(C)設立原住民保留地以保障原住民生計,並限制將土地轉予非原住民
(D)設有部落會議的原住民族部落,經核定後可取得公法人的主體地位

[單選題]
答案

部落取得公法人地位,承認原住民自治權,反映權利觀念進步。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