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62

第61-64題為題組
題文所述總督府的支配控制及治理措施,有些仍影響至今,包括現行有關原住民族權益的相關法制;但也有些已經因應國際人權觀念趨勢、多元文化發展而有所改變。下列政策何者最能凸顯這樣的改變?
(A)國家為國有林地所有權人,原住民得由政府機構許可取用森林資源
(B)將原住民立法委員的選舉,分為「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選舉區
(C)設立原住民保留地以保障原住民生計,並限制將土地轉予非原住民
(D)設有部落會議的原住民族部落,經核定後可取得公法人的主體地位

[單選題]
答案

部落取得公法人地位,承認原住民自治權,反映權利觀念進步。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1

某民間協會致力於聘用智力缺損者投入勞動市場、參與社會,承包多處市府公共空間的清掃工作,但後來因為工作太重、人力不足,被迫放棄承攬並解散協會。有網友認為,基於社會正義,市政府應給予該協會在工作範圍或經費上更大的彈性協助。從該網友所持立場推論,當面對下列校園議題時,其關心的議題最可能為何?
(A)推廣雙語教育
(B)建造無障礙環境
(C)提供免費營養午餐
(D)提供升學或就業輔導

[單選題]
答案

該網友關注智力缺損者的社會參與權益,屬於弱勢群體的平等權利保障。校園議題中與此精神最相符的是為身心障礙者建造無障礙環境,促進其平等參與。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7

十九世紀中期有人在某個紀念日控訴:「各位,我與我所代表的人,跟你們的紀念日有何關連?你們歷史上偉大宣言所揭橥的偉大原則,有擴及到我們嗎?我們並不被包括在這個紀念日內,我們與你們是不平等的。你們前輩留下的遺產:正義、自由、繁榮與獨立,只由你們享受,而我們沒有。」這個控訴最可能發表於:
(A)美國獨立紀念日;控訴黑人與白人不平等
(B)拿破崙戰爭紀念日;控訴女性與男性不平等
(C)俄國革命紀念日;控訴勞動者與資本家不平等
(D)印度獨立紀念日;控訴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不平等

[單選題]
答案

十九世紀中期美國獨立紀念日時,黑人仍處於奴隸狀態,未享有獨立宣言宣稱的平等權利,符合題意所述"不被包括在紀念日內"的情境。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9

泉州又名刺桐城,宋元時期是海外貿易重要港口,曾發現一方波斯人墓碑,刻有漢文、阿拉伯文與波斯文。阿拉伯文為:「人人都要嘈死的滋味。」波斯文為:「艾哈瑪德.本.和加.哈基姆.艾勒德死於艾哈瑪德家族母親的城市-刺桐城。」漢文為:「先君生於王辰六月二十三日申時,享年三十歲。於元至治辛酉九月二十五日卒,遂葬於此。」此墓碑可作為下列哪項描述宋元時期泉州波斯人的佐證?
(A)經商客死他鄉者多
(B)會與漢人相互通婚
(C)全數已經改信回教
(D)採用儒家喪葬儀式

[單選題]
答案

墓碑顯示波斯人採用漢文記載生卒年月、稱謂(先君),顯示一定程度的文化融合,但無法證明通婚、全數改信回教或採用儒家儀式。答案需進一步判斷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4

學者指出,蒙古人統治各地區後,對各地宗教都一視同仁而給予優遇;在元代戶口職業世襲制度下,儒戶待遇約略等於佛僧和道士,是諸色戶口職業中較受優遇的一種,娼人地位遠低於儒戶,只是元代士人的仕進機會與在社會上所受尊崇不如前後各代。根據題文,以下何者最能說明元代統治者對儒士的立場?
(A)對儒士抱持懷柔寬容的態度
(B)與其他世襲戶口均平等對待
(C)貶抑儒士而削減其入仕機會
(D)類同宗教神職人員予以尊重

[單選題]
答案

元代將儒士視為一種職業戶口(儒戶),待遇類似僧道,屬於懷柔利用但未特別尊崇,仕進機會確實較前代減少。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59

57-59為題組
原住民族關於玉山的傳說,可用於討論哪項議題?請在答題卷上勾選一個正確議題,並從題文中找出判斷依據且加以說明。

[混合題]
答案

布農族與鄒族傳說均提及玉山為祖先活動或避難空間,反映各族的傳統活動範圍與空間認知。答案:各族的活動空間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68

67-69 為題組

有學者從分析信仰與統治間關係的角度主張:題文中媽祖遶境文化的變遷,反映出文化權能否受保障,與實現多元文化密切相關。上述說法最可能意指為何?
(A)戰後陸續恢復的廟宇重建並且舉辦信仰活動,有助於推動臺灣多元文化
(B)寺廟整理運動是一地方文化復興政策,使統治者得以有效推動特定文化
(C)政府投注資源讓地方群體為自己文化發聲,有利不同文化之維護與傳承
(D)媽祖信仰是臺灣文化核心,無論日治或現今統治者都利用此順遂其統治

[單選題]
答案

政府支持地方文化活動,有助多元文化維護與傳承。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70

70-72 為題組

研究指出:臺灣客籍居民主要從閩粵內陸的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區移來,分布於北部和南部的丘陵、台地或近山平原地帶,空間分布有向內陸集中的趨勢。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自2002 年起,每年4、5 月間在部分客籍居民分布區辦理「客家桐花祭」活動,由「中央籌劃、企業加盟、地方執行、社區營造」的公私協力夥伴關係,達到一定的政策成效,不僅為客庄地區帶來經濟效益,也強化客家族群的在地認同。請問:依上文判斷,清代臺灣客籍居民空間分布有向內陸集中的趨勢,和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密切?
(A)原鄉生活方式
(B)分類械鬥結果
(C)水圳設施分布
(D)保甲制度影響

[單選題]
答案

清代閩客械鬥後,客家人被迫遷往內陸丘陵地區。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15

14-15為題組
小雲對於赦免應如何進行的主張,最適合以下列何者說明?
(A)政府作為基於法律正當程序原則,因此赦免應有立法程序
(B)赦免不應基於個人成就,而是政府應修正制度的不當歧視
(C)基於公平正義的理念,特赦之外還應由國家元首公開道歉
(D)同性戀為弱勢群體文化,故有必要立法赦免予以特別保護

[單選題]
答案

小雲強調不應只特赦個人,應全面修正歧視性制度。答案為(B)赦免不應基於個人成就,而是政府應修正制度的不當歧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社會試題-11

9-11為題組
如果從「社會規範」的角度出發,下列敘述何者最適合用來解釋劉致平的「領悟」及其被迫遠走他鄉的情節?
(A)階層界線太明確,妨礙地主與勞工之間發展出平等互惠的關係
(B)傳統社會中的財產繼承,使得子女無法依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
(C)血緣宗親力量若成為重大的人際壓力,將會限制個人自由發展
(D)家庭為整體幸福並傳遞文化價值觀,常要求子女犧牲個人利益

[單選題]
答案

同姓不婚的宗親規範限制個人婚姻自由。答案為(C)血緣宗親力量若成為重大的人際壓力,將會限制個人自由發展。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