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地理考科-25

[題組:第25-26題]風力發電雖是再生能源,但風力電廠的興建也會引發如噪音、漁場減少、鳥類棲地消失等環境問題。有鑑於此,2000 年位於英國東岸的北海 Blyth 離岸風電廠完工後,英國政府為了未來能有效推動離岸風電,便開始累積海洋環境、風場狀況、漁業資料等地理資訊,並與居民等權益關係人共同利用地理資訊進行風電廠從選址到興建的討論,以更周全地劃設出可進行開發的風電場域。請問:下列何者最可能是 Blyth 的風花圖(單位:時/年)?

[題組題]
答案

北海地區盛行西風,風花圖應顯示主要風向為西南西至西北西。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地理考科-28

[題組:第27-28題]文中貝類養殖發生收成問題的原因,最可能與當地發生下列何種事件有關?
(A)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勢力減弱,導致海水水溫突然變低
(B)河川集水區內飼養的牲畜糞便,導致河水細菌大量滋生
(C)六至八月的夏季旅客人境若眾,導致廢水排放總量增加
(D)太陽直射與暖化使得乾季拉長,導致河水自淨能力減弱

[題組題]
答案

牲畜糞便污染河川,影響下游貝類養殖區水質。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地理考科-26

[題組:第26-27題] 中國主要城市 PM2.5 細懸浮微粒的來源包括:燃煤、工業排放、車輛排放以及季節性沙塵,請問:哪個城市的 PM2.5 受季節性沙塵影響最明顯?
(A)北京
(B)重慶
(C)上海
(D)深圳

[題組題]
答案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春季受蒙古沙塵暴影響明顯。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地理考科-29

[題組:第28-29題] 根據題文,電動車的普及最可能產生下列哪種效應?
(A)增加環境負載力
(B)實現產品規格化理想
(C)減低臺灣的能源需求
(D)加速達成減碳的目標

[題組題]
答案

電動車替代燃油車可減少碳排放,有助達成減碳目標。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地理考科-40

40-42為題組
◎ 中國四川省境內的丹巴縣是嘉絨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聚落多位於大渡河上游的山麓沖
積扇,以梯田農業為主。農田冬種小麥夏種玉米,分別提供居民糧食與牲畜飼料。梯田
的引水渠道周邊多種植生長快速且根系較深的白楊木,協助水道邊坡的穩定並且涵養
水源。白楊木採取間隔砍伐方式,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林木,並滿足居民柴火與建材的需
求。沖積扇上另一種特殊景觀是以在地石塊堆砌而成的高聳碉樓,其用途據當地居民臆
測,是可以作為盡早發現來犯敵人的軍事偵察,現在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景觀。請問:

題文敘述最可能是下列哪個地理學探究與實作課題的內容?
(A)碉樓建築的工法
(B)丹巴縣的生態旅遊
(C)嘉鋭藏族的歷史發展
(D)嘉鋭藏族的傳統生態知識

[單選題]
答案

文中描述當地居民與環境互動的智慧,屬於傳統生態知識。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地理考科-42

40-42為題組

請在答題卷作答區中勾選一項資源利用類別,並從題文擷取一段能充分反映當地居民落實永續發展的相對應作法。

[非選擇題]
答案

文中提及水資源、土地利用、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方式。
答案:白楊木採取間隔砍伐方式,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林木(森林資源運用)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地理考科-47

46-47為題組
根據 2015 年與 2021 年的蚵架分布與等高線的型態,可判斷潮間帶範圍發生變化,在答題卷作答區中勾選潮間帶的變化趨勢,限用 30 字以內說明造成此現象的原因。

[非選擇題]
答案

比對兩年圖資顯示潮間帶範圍減少,可能因海岸侵蝕或沉積物減少。
答案:減少,因河流沉積物減少與海岸侵蝕作用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地理考科-06

在冬季至春季之間,中國西北與蒙古一帶,時常有大量細顆粒的揚塵被帶至高空,受西風氣流向東傳,引發東亞等國的空氣汙染,稱之為沙塵暴。若某生想要研究生成沙塵暴來源地的環境特徵,最適合使用下列哪些圖資?
甲、衛星影像 乙、工廠分布圖 丙、土地利用圖 丁、數值地形模型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單選題]
答案

衛星影像可監測沙塵來源區,土地利用圖可分析地表覆蓋與沙塵產生關係。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地理考科-26

[題組:第26-27題] 2020 年新加坡政府核准某美國食品製造公司在該國製造、販賣實驗室製造的人造雞肉,人造肉意指肉品製程不需屠宰動物,而是提取動物身體的細胞在實驗室約 14 天培育的產品,比傳統雞隻至少需 45 天的飼養,迅速許多。另外,某新加坡食品科技新創公司經過數年的研發後,在 2021 年開始生產替代性蛋白質的產品,供應該國國內的蛋白質需求。這些現象顯示新加坡近年於食品科技的突破。請問:根據題文,人造雞肉的出現最可能造成什麼改變?
(A)提高食品安全
(B)縮短食物里程
(C)降低糧食自給率
(D)減少基因改造食品

[題組題]
答案

人造肉在地生產可減少運輸距離,縮短食物里程。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