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37-39題] 荷蘭從 2020 年 1 月起,正名為「尼德蘭」(Nederland),為低地之意,其國土約 50%低於海拔 1 公尺。16 世紀以來,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製造圩田,然而許多歷史上嚴重的洪災多和「與海爭地」關係密切。21 世紀以來,政府轉換思維展開國土保育,啟動「遷地於河」計畫,在該計畫的空間規畫過程中,荷蘭政府透過各種溝通管道與場合,藉由公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利用圖像化工具,推估不同情境方案可能的結果與影響,提供對話討論的機會。政府藉此了解民眾需求,民眾掌握專業設計規畫理念,設計單位整合政府與民眾意見作為設計依據,據此整合各方意見,建立共識。請問:尼德蘭的國土治理從「與海爭地」轉變為「遷地於河」,最適合以下列哪個概念解釋?
(A)碳足跡
(B)全球暖化
(C)環境保育
(D)土地退化
循環經濟與生態
110指考地理考科-第13題
114分科地理考科-03
河狸是一種半水生的囓齒動物,會利用樹枝、泥土和石頭等材料,在河流中建造水壩,為自己創造理想的棲息地,有「自然界水壩工程師」之稱,這些水壩有些可能長達數百公尺。照片2為河狸在某河流所興建的水壩。該水壩未被洪水沖毀的期間,其對於該河流最可能產生下列哪些影響?
甲、減少水壩上游入滲量
乙、降低水壩下游洪峰流量
丙、減少水壩上游地表逕流量
丁、減少水壩下游河流輸沙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14分科地理考科-05
某研究指出:「阿美族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因居住環境不同而發展出相異的飲食特色(甲)。東海岸的阿美族有著高超的潛水射魚技術,因而有海鮮水產飲食文化;縱谷區的阿美族多上山狩獵,出發前並有特定的儀式(乙),因而有食肉的飲食文化。上述兩種主要都是男性的工作,而阿美族女性則是以採摘野菜為主(丙),發展出野菜的飲食文化,她們會隨著季節時令及地域不同,有什麼便採集什麼,採摘剛好的量,避免整株拔起,只取嫩葉食用(丁)。」題文中畫線代號部分,何者最能直接說明阿美族的傳統生態知識?
(A)甲
(B)乙
(C)丙
(D)丁
114分科地理考科-13
[題組:第13-15題]
紫斑蝶是全球唯二的越冬型蝴蝶,約在3月至4月回溫時,會隨著南風北上繁殖覓食,稱為「初春北返」;秋季時,會遷徙至南臺灣山谷避冬,稱為「南遷渡冬」。高公局為保護飛越國道的紫斑蝶安全,每年會在國道三號特定路段,架設長約1,100公尺、高4公尺的防護網,如圖5中甲點所示。
某生為提升大眾對紫斑蝶的認識,開發一款手機應用程式,使用者安裝後,只要接近紫斑蝶發現地,就會自動顯示該處紫斑蝶的相關資訊。請問:
在全球暖化情境下,紫斑蝶北返和南遷的日期,長期來看,最可能發生何種變化?
(A)兩者都提前
(B)兩者都延後
(C)北返提前,南遷延後
(D)北返延後,南遷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