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學測國寫試題-03

二、
我們的感情是冰箱,打開來看,明亮可喜,關起門後是嗡嗡的黑暗。什麼都不會壞掉, 埋在霜雪的角落。我們的感情是冰箱,有時很滿有時很空,一切都可以保存很久,冷冷的, 可是很新鮮,看起來都像昨天。 (柯裕棻〈冰箱〉) 農曆年前我媽換了新冰箱。雖然舊的其實也還好,十數年如一日修長高冷玉面如銀, 該凍肉時凍肉,該製冰時製冰,門沒關緊永遠忠實地響警告聲。燈泡甚至沒有壞過一次。 只是我媽長期嫌它不得力,冷藏室裝一隻生雞一鍋燉肉就周轉不過來,胃口那樣地小,像 一個節食的人,廚房裡最不需要的就是一個節食的人。我常常看見她蹲在那兒,腳邊圍滿 生鮮,鬥盡心智排列組合,在最有限空間裡籌備出最大的寬容,冰箱門好像看牙醫的嘴開 太久不斷嗶嗶叫,簡直像在哭了。感覺兩方都十分苦惱。
我認為運用如常的器物毋需特別汰換,也主張大家都不妨少吃一點。顯然我媽不作此 想。她說:「總之我就是想要一臺大冰箱啦。」但如此一來,我反倒領悟了,這完全是某 商品宣傳詞「豈止於大」(Bigger than bigger)的道理:一座夠大的新冰箱也豈止於冰箱, 它是一種想像,一種意境,一種可能性,它富有召喚家庭生活最好願景的潛力。 (改寫自黃麗群〈如果在冬天,一座新冰箱〉)

 

請回答下列問題:
冰箱可以很滿,可以很空,當你打開冰箱,通常想尋找什麼?又看見什麼?假如有一座屬於你的新冰箱,你會有怎樣的想像?冰藏什麼(虛實皆可)會符合你所期待的美好生活?請以「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為題,撰文一篇,文長不限。(占25分)

答案

此題要求以「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為題進行創意寫作。略解方向如下:
1. 破題與現實連結:從日常打開冰箱的經驗出發,描述通常想尋找的解渴飲料、充飢食物,或看見的剩菜、整理不齊的瓶罐,連結冰箱作為儲存實體食物的日常功能。
2. 轉向想像與象徵:提出「如果有一座屬於我的新冰箱」,它將超越實用功能,成為一個承載記憶、情感、夢想與願望的象徵性空間。它可以很「滿」,裝載著過往的珍貴;也可以很「空」,預留給未來的可能。
3. 闡述冰藏內容與對應的美好生活:這是文章主體。具體描繪你會在這座新冰箱中冰藏哪些「虛實皆可」的物品,並說明它們如何映射你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例如:
- 冰藏「夏日海邊的浪花聲與鹹味海風」,象徵對自由、遼闊與自然洗禮的嚮往。
- 冰藏「外婆燉肉的香氣與溫暖叮嚀」,代表對親情、傳統與根系的珍視。
- 冰藏「失敗時的眼淚與挫折感」,意在將負面情緒「冷凍」、轉化,待日後從中提取教訓與力量。
- 冰藏「一罐永保新鮮的星光」或「一個安靜的午後」,象徵對永恆美好與心靈寧靜的追求。
- 冰藏「未完成的夢想藍圖」或「給未來自己的信」,寓意對成長與未知的期待。
4. 總結與昇華:總結這座新冰箱之於你的意義——它不僅是家電,更是你的時光膠囊、情感銀行與夢想孵化器。它冰藏的不是腐敗,而是保鮮的美好、沉澱的智慧與待放的希望。擁有它,意味著你正主動地構建、儲存並期待著你所定義的美好生活。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5

33-35為題組。
甲、乙二文均認為古典具有永恆性。明代許潮《赤壁遊》雜劇,對蘇軾《赤壁賦》既有承繼又有創新,請依下列引文回答問題:

【生】今山水星月,相照若昔,而英雄何寥寥也!吾四人遊賞於此,幸各能詩。可將曹孟德、孫仲謀、劉玄德、周公瑾、寫作四圖,各拾取一圖,吟詩一首,以見予古斷案。【眾】最好!最好!……【生】我等吟詠已完,可斟酒來。各照題目,嘆他一番。……(黃鶯兒)【生】躍馬意何長,視東吳已入囊,躺爐千里雄旗望。橫禦時氣揚,曬酒時態狂,誰知一火把神魂衰!【合】嘆興亡,江山如故,何處見曹郎?……(祝英台)【生】把古今愁,廊廟間,聊付與滄浪。

 

生:劇中扮演蘇軾。
眾:指蘇軾外的黃庭堅、佛印、流父。
黃鶯兒、祝英台:皆曲牌名。

(1)舟中四人抽籤後,賦詩的規則為何?(占2分,作答字數:20字以內,不可抄錄原文。)
(2)劇曲中,唱詞常表達人物的心聲。請問:①眾人【合】唱,除表達物是人非的喁嘆,更反映出世人對個體生命有什麼「共同的焦慮」?②許潮藉其妓之口道出:「聊付與滄浪」,對此一焦慮所持的態度是什麼?(①占2分,作答字數:10字以內;②占2分,作答字數:10字以內)

答案

(1)抽籤選取歷史人物圖,依圖吟詩評斷
(2)①生命短暫,功業虛無;②超然放下,寄情自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6

36-3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6-37題。
能實現新奇構想的原創者,可能也想像中謹慎保守。要實現原創構想,通常意謂挑戰現狀,所以原創者更懂得透過溝通爭取認同。例如好萊塢編劇的劇本能否開拍,往往取決於能否說服高層主管。1990年代早期,一群迪士尼編劇希望片廠不要繼續改編「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故事,而能接受新的《獅子王》。他們最初是以「把鹿換成獅子的非洲版小鹿斑比」介紹給片廠主管,未脫動物對抗人類的基調。經過修改,才讓老獅王木法沙、小獅王辛巴、大反派叔父刀疤,接近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主要角色——叔父殺死了身為國王的父親,兒子為父親復仇。同時,發覺來自莎劇「To be or not to be」的困惑,反映了人性現實,相信能獲得普遍回響。最終,片廠支持這個由獅子演出《哈姆雷特》的構想,創下動畫電影史上的票房紀錄。
在這個案例中,新奇固然是原創性的關鍵,但也是一項挑戰。當編劇提出《獅子王》類似《哈姆雷特》時,這個熟悉感有助於高層主管把新奇的大草原腳本和經典故事連結起來。絕對的原創性有時並不讓人放心,畢竟高層主管需要多考慮樣,找到向觀眾行銷的著力點。(改寫自亞當·格蘭特著,黃毓譯《作個原創者》)
依據上文,原創者「可能也想像中謹慎保守」,乃因他們對原創構想的處理方式通常是:(占2分,單選題)
(A)提高接受程度,降低實現阻力
(B)刪減奇趣異想,符合經典宗旨
(C)延長醞釀時間,不求搶先曝光
(D)瞄準市場需求,審慎投注資源

答案

文中強調原創者透過連結經典(如《哈姆雷特》)來提高構想的接受度,降低實現阻力。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