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參與
112分科公民考科-33
甲、乙、丙三國的國會議員選舉採行不同選舉制度,這三種制度亦存在於我國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選舉中。表2是這三國最近一次國會選舉的資料,依據該表,關於這三國選舉制度的運作,下列哪些推論合理?
| 甲國 | 乙國 | 丙國 | |
|---|---|---|---|
| 全國應選名額 | 200 | 250 | 300 |
| 全國參選人數 | 600 | 500 | 1,500 |
| 選區數目 | 200 | 100 | 1 |
| 女性當選人數 | 100 | 125 | 150 |
| 無黨籍當選人數 | 8 | 35 | 0 |
(A)甲國小黨候選人在選舉中當選的機會低於乙丙兩國
(B)乙國候選人必須在選區中獲得最高票始有機會當選
(C)丙國各政黨得票與席次率的吻合程度高於甲乙兩國
(D)甲乙兩國各政黨之間的選舉競爭程度明顯低於丙國
(E)甲乙丙的選舉制度皆具有女性保障名額的制度設計
112分科公民考科-42
[題組:第40題至第43題]
依據題文資訊及民主治理的核心概念,該音樂廳整修方案的決策歷程,與下列哪項公共參與案例最相似?
(A)縣市政府與律師公會合作,提供身心障礙者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B)縣市長候選人徵詢民間團體意見,再提出無障礙福利政策政見
(C)立法院接受民間團體遊說,修法納入身心障礙者個人協助服務
(D)教育部召開公聽會,規劃全國校園整體無障礙環境的相關指引
111分科公民考科-04
某社會運動者回顧近20年該國勞工運動發展時說:「…早年很多公司薪水超低、工時超長,所以大家當時努力推立法保障基本勞動條件。後來覺得,每個工作環境要爭取的保障其實不全然一樣,重點應該是讓勞工表達需求,所以我們就推勞工自行組織、討論,向資方爭取權益」。若僅依據此口述史推論,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該國晚近勞運訴求?
(A)推動勞權教育鼓勵勞工加入工會
(B)透過修法提高勞工基本工資保障
(C)爭取媒體報導支持讓工人文化發聲
(D)倡議立法增加國會的勞工代表比例
111分科公民考科-20
[題組:第19-20題]20. 未來若要透過修法解決同性伴侶跨國婚姻的爭議,下列哪項作法最符合審議民主的精神?
(A)由政府部門邀集學者召開公聽會,彙整學者專業意見與共識作為修法的重要依據
(B)由公民團體發起公投並舉行辯論會,讓正反立場代表辯論且實況轉播後交付公投
(C)由大法官以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後做出憲法裁判,再由立法院依裁判意見修法
(D)由不同立場的民眾開會並諮詢專家,形成共識結論後交由政府作為修法重要參考
111分科公民考科-42
[題組:第41-44題]42.考量丙學者的提醒,下列我國公職選舉中,哪項適合採取女性保障名額且論據最為 合理?
(A)縣市議員:地方自治最基層民意代表,可落實性別平等並深化基層民主
(B)區域立委:歷年大多由男性候選人當選,可矯正制度所構成的性別歧視
(C)直轄市長:最高層級地方政府首長,可彰顯女性參政意義及其政治地位
(D)不分區立委:應選出的總席次為複數,可以兼顧反映民意以及性別平等
111分科公民考科-44
112學測社會試卷_46
46-47為題組
◎ 某國學者指出:民主國家興起「鍵盤行動參與」,雖然提升公共參與頻率,卻衍生一種現象:習慣在鍵盤上評論時事,只對立場相同的言論按讚;過度追捧支持的政黨,謾罵自己不喜歡的。當支持的政黨勝選時,同溫層一片歡呼,敗選時期充斥憤恨言論,以致不同立場的人民彼此敵對。這種現象提醒公民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知能,要瞭解執政者和民意代表只是人民選出的公僕,須對人民負責,做不好就下台,政黨輪替是天經地義,不應將政治人物當成偶像明星來崇拜;更要瞭解無論總統制或內閣制、單一國會或雙國會,民主政府組織及運作的最重要原理為何,畢竟權力易於腐化,權力越集中就越腐化。請問:
若要探究我國是否出現該學者指稱的參與現象,下列何者是最適當且必要的佐證資料?
(A)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者及附議者的政黨立場分析
(B)不同政黨支持者的教育程度及其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性
(C)民眾網路言論傾向與對不同政黨支持者的好感度之關聯
(D)民眾的政黨偏好及其對政府施政滿意度的網路調查分析
109學測社會試題-03
小芳為完成一項課堂報告,整理多筆資料,表1是其中三筆:
| 編號 | 倡議者 | 相關法律 | 倡議期間 |
|---|---|---|---|
| 1 | 車禍受難者救援協會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 | 1988-1996 |
| 2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 2001-2003 |
| 3 | 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 | 法律扶助法 | 2001-2003 |
依據表中訊息,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報告的主題?
(A)我國利益團體與公共政策制訂
(B)我國弱勢群體保障的立法案例
(C)我國立法院的職權與立法程序
(D)我國民間團體與司法制度改革
109學測社會試題-08
8-9為題組
某國新政府上台後,為使重大政策更貼近民眾需求,提升未來施政滿意度,決定實施全國民意調查,以瞭解該國公民是否支持重大政策法案立法前,應先舉行公民會議,以及公民是否願意參與會議。調查結果如表2:
| 參與意願 支持態度 | 願意 | 不願意 | 合計 |
|---|---|---|---|
| 支持 | 847 (48.37%) | 517 (29.53%) | 1,364 (77.90%) |
| 不支持 | 114 ( 6.51%) | 273 (15.59%) | 387 (22.10%) |
| 合計 | 961 (54.88%) | 790 (45.12%) | 1,751 ( 100%) |
依據上述調查結果,該國多數受訪者對於公民會議的支持態度和參與意願,與下列哪項民主政治的理念最接近?
(A)公民的角色在於參與定期選舉的投票,決定政黨輪替並避免產生政府專制
(B)公民對公共政策進行對話討論,有助於改善代議制度並擴大參與決策機會
(C)一般公民未必瞭解公共政策,多數決亦可能流於多數暴力而傷害決策品質
(D)公共政策由公民投票決定,既可以避免菁英壟斷也是民主政治的最佳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