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 Page 31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2

關於上文的寫作手法與文意,敘述最適當的是:
(A)以「相去各里所」暗示少年們對越巫心存畏怯,彼此守望照應
(B)以「即旋其角」、「角不能成音」、「手懼氣懈不能角」描寫越巫因又懼又急而法力愈加減弱
(C)以「且角且走」、「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表現越巫從試圖自欺到心神失控的狼狽
(D)以「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凸顯越巫仍想藉由周遭聲響研判鬼的行蹤,求得活命機會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相去各里所」是為了分段嚇唬越巫,非因畏怯。
(B)錯誤。越巫本無法力,所謂「法力減弱」是其心理崩潰的表現。
(C)正確。生動展現越巫從試圖用法器驅鬼到完全崩潰的過程。
(D)錯誤。此句表現其極度恐懼下的幻聽,非冷靜研判。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3

依據上文,今日世風之弊在於:
上蔡先生云:「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之鸚鵡也。」
朱文公曰:「今時秀才,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此即能言鸚鵡也。夫下以言語為學,上以言語為治,世道之所以日降也。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鴛鴦,唯恐其不在靈囿間,不亦異乎!(羅大經《能言鸚鵡》)

(A)禁養珍禽,玩物喪志
(B)模仿剽竊,寡廉鮮恥
(C)蔽於表象,不辨虛實不務隱隱
(D)器識福祿,唯學鸚鵡不慕鳳凰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禁養珍禽是比喻,非實指。
(B)錯誤。文中批評的是言行不一,非模仿剽竊。
(C)正確。文中批判世人只重表面言辭(能言),不辨內在實質(不行),且不務根本(隱,指內在德行)。
(D)錯誤。偏離文中對「言行不一」的核心批判。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5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去」國懷鄉,憂讒畏懼/欲呼張良與俱「去」
(B)祈而「為」琴,弦而鼓之/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C)「叩」而與語,理甚玄妙/「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D)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E)著貴自「奉」,禮異人臣/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

[多選題]
答案

(A)前者「離開」,後者「離開」,同義。
(B)前者「製作」,後者句末語氣詞,不同義。
(C)前者「詢問」,後者「詢問」,同義。
(D)前者「端正」,後者「高」,不同義。
(E)前者「供養」,後者「供給」,同義。
故正確答案為(A)(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8

關於下列陸游《老學庵筆記》二則引文,敘述適當的是:
甲、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乙、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於五胡亂華時。北齊魏愷自散騎常侍遷青州長史,固辭之。宣帝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受!」此其證也。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漢,自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大保請官教點兵士書。」都下傳為笑。
(A)「吏卒多被榜笞」,是違反田登禁忌的下場
(B)書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表示吏人已經避開田登名諱
(C)宗漢不喜他人觸犯名諱,乃因「漢子」一詞在當時含有貶義
(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欣然認同避諱
(E)選用避諱之例,如「放火」、「十八大阿羅兵士」、「兵士書」,應寓有譏諷之意

[多選題]
答案

(A)正確。觸犯名諱者遭鞭打。
(B)正確。用「火」代「燈」以避諱。
(C)正確。文中說明「漢子」為賤丈夫之稱。
(D)錯誤。「舉州皆謂」、「舉宮皆然」是迫於權勢,非欣然認同。
(E)正確。避諱造成語意荒謬,陸游記錄帶有譏諷意圖。
故正確答案為(A)(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9

關於下列甲、乙二詩的詩意或作法,敘述適當的是:
甲、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締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劉禹錫〈臺城〉)
乙、鹿耳潮來吼聲粗,匏身贅疣倚天孤。閱盡興亡渾閒事,未曾一著見全圖。(謝金鑾〈鹿耳門〉)
(A)甲詩譏刺君王耽溺享樂,導致國破家亡
(B)乙詩藉由自然景觀,寄寓歷史滄桑之感
(C)二詩均以景物今昔的變化,強化懷古的感傷
(D)二詩均運用典故,使意象更鮮明,情感更深刻
(E)二詩均透過刻畫景物,具體呈現詩人移動的蹤跡

[多選題]
答案

(A)正確。甲詩藉陳後主事諷刺荒淫亡國。
(B)正確。乙詩以鹿耳門潮聲寄寓歷史興亡。
(C)正確。甲詩今昔對比,乙詩潮聲見證興亡。
(D)正確。甲詩用《玉樹後庭花》典,乙詩「閱盡興亡」亦含典故意涵。
(E)錯誤。乙詩有景物刻畫,但未呈現詩人移動蹤跡。
故正確答案為(A)(B)(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42

「純貴妃不認為自己的『雅』會輸給魏瓔珞的『俗』,卻又無可奈何。她發現弘曆留在鍾粹宮的日子越來越少,去延禧宮的日子越來越多,就好像世間一切俗人,偶爾管弦絲竹,但多數時候還是要柴米油鹽。」這段文字既揭示「雅」、「俗」對比,也運用「管弦絲竹」、「柴米油鹽」的比喻強化語意。下列文句,使用比喻方式強化對比作用的是:
(A)我曾見過二人手談,起先是坐著,神情瀟灑,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勢吃緊,兩人都站起來了,劍拔弩張,如鬥鵪鶉
(B)就在那光與色的動晃中,忽然那太陽,像巨大的蛋黃,像橘紅淋漓的一團烙鐵漿,蹦跳而出,雲彩炫耀。世界彷彿一時間豁然開朗,山脈谷地於是有了較分明的光影
(C)你的書齋也許是明窗淨几,雕金飾玉,也許案頭有一盆古梅,壁間懸有名人的書畫,但比起我面前壯大的山河,深邃悠遠的藍天,阡陌橫斜的田野,就顯得那麼渺小寒酸,俗不可耐
(D)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的時候,那該是情歌吧,總是一句三疊,像那傾吐不盡的纏綿。而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
(E)父親不久回來了,沒有買水鑽髮夾,卻帶回一位姨娘。她的皮膚好細好白,一頭如雲的柔髮比母親的還要烏,還要亮。兩鬢像蟬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後面,挽一個大大的橫愛司髻,像一隻大蝙蝠撲蓋著她後半個頭

[多選題]
答案

(A)正確。用「神仙中人」與「鬥鵪鶉」比喻形成優雅/緊張的對比。
(B)錯誤。僅有比喻描述日出,無對比作用。
(C)正確。用書齋陳設與自然山河比喻形成人工/自然、渺小/壯大的對比。
(D)正確。用「情歌」、「錦繡文章」與「撕裂」、「金石聲」比喻形成柔美/剛烈的對比。
(E)錯誤。僅有比喻描寫姨娘外貌,無明顯對比作用。
故正確答案為(A)(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0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若分「唸」域/悉心問「診」
(B)靈「匱」之鼓/木雕神「龕」
(C)莫得「靈」隱/鯨「豚」保育
(D)收「產」冠鏡/輕「驅」微吟

[單選題]
答案

(A)「唸」音ㄋㄧㄢˋ,「診」音ㄓㄣˇ,讀音不同
(B)「匱」音ㄎㄨㄟˋ,「龕」音ㄎㄢ,讀音不同
(C)「靈」音ㄌㄧㄥˊ,「豚」音ㄊㄨㄣˊ,讀音不同
(D)「產」音ㄔㄢˇ,「驅」音ㄑㄩ,讀音相同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0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合唱團員準備就序,天籟般的歌聲隨著音揚起,全場立即鴉雀無聲
(B)花博開放參觀首日,遊客蜂擁而至,人人摩肩接踵,場面熱鬧非凡
(C)戰爭片中,只見硝煙四起,一幕幕喋血山河的畫面,令人目驚心
(D)即使是浮光略影的人生片段,若能靜心觀照,亦可萃取出生活意義

[單選題]
答案

(A)「就序」應為「就緒」
(B)完全正確
(C)「目驚心」應為「目驚心」前缺「觸」字
(D)「浮光略影」應為「浮光掠影」
故正確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07

依據下文,最符合作者「自己一個人唱歌」的敘述是:
一個人唱歌,可真奇怪。有時是下意識,自己竟不知不覺地唱起歌來,當發現自己不停地哼唱著喜歡的那一支歌的時候,也不知已唱了多久之後不但沒停,還把歌詞一個字、一個字改得清清楚楚。這樣無我地唱歌,起先是旋律讓他飄飄然,意識清醒後就被歌詞感動。如此一合,好像一個人拾起雙重唱,又拾起眾陶醉。這種情形往往發生在一個人心情愉快時,歌一上口,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不停;特別是別無他人在旁,例如洗澡、上廁所、騎機車或一個人在家等等,有時開著嘴用鼻子哼,有時張口用「啊」字啊到底,哼唱久了,下頭還會微微發酸的。要不是遇到有人來,忙著談事情,或是吃飯等其他事情來打斷的話,這種愉快的心情,就好像中了邪一樣。(黃春明《心裡的桃花源》)
(A)心情愉悦時,便會咬字清楚地哼唱出喜歡的歌詞來
(B)四下無人之時,才能在無意識之中清楚地唱出歌詞
(C)無我地哼唱時,往往一開始會不自覺沉浸在旋律中
(D)意識清楚之時,喜歡用「啊」字一次次地重複哼唱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歌詞是後來才清楚,非一開始就咬字清楚
(B)錯誤。無意識哼唱時歌詞不清楚
(C)正確。符合「起先是旋律讓他飄飄然」的描述
(D)錯誤。用「啊」字哼唱是無意識狀態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09

依據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甲、因聞得鹽政欲聘一□□,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紅樓夢》第2回)
乙、空著我埋怨爹娘,選□□做婿,相貌堂堂,自一夜花燭洞房,怎提防這一場。(元雜劇《秋胡戲妻》)
丙、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就群臣之位。(《史記·周本紀》)
(A)西賓/東床/北面
(B)西賓/西席/南面
(C)東道/東床/南面
(D)東道/西席/北面

[單選題]
答案

甲:西賓指塾師或幕友,符合賈雨村謀職情境
乙:東床指女婿,出自東床坦腹典故
丙:北面指臣子之位,周公還政後北面稱臣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