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 Page 38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1

10-12為題組

上文舉出西元828年的事例,主要是用來說明:
(A)古代的天文記載常有國運占星色彩,故未必合乎事實
(B)古代觀測技術不如現代精密,但保存的史料有利考證
(C)古人無法完全依據木星、土星的移動速度判斷雜犯雜
(D)古人只知木星、土星同向移動,不知二者會逆向靠近

[單選題]
答案

文中舉828年事例是為了說明在「留」的期間,視覺上可能土星快於木星,古人難以根據實際移動速度判斷誰犯誰。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4

13-14為題組。

上文有關「苔」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庭園設計者藉衍生的文學意象營造悲戚感
(B)容易生長因而成為打造庭園最主要的元素
(C)經過氣候與時間醞釀,形成庭園蒼寂的況味
(D)濃翠亮麗點綴暗沉砂石,凸顯庭園色澤對比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強調青苔需要時間蔓衍,其蒼老之美與時間聯想形成庭園的蒼寂況味,符合日本庭園的審美追求。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5

15-1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5-17題。
我乘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軍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務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身,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患,而彼之所扶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憑乎!然務之上岸,非有成軍,則斷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盡人也,為盡灣計,盡北可務之近岸,盡南則不可。蓋盡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盡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港中非可駐輪;彼不登岸,不能久居也。若盡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覆闊,盡中難防,盡南、北亦可慮。(洪編〈籌海議〉)
關於上文對清末臺灣攻守情勢的分析,敘述最適當的是:
(A)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
(B)由海戰與陸戰兩方面揭示敵我利弊
(C)因船艦操作耗人力而主張放棄海戰
(D)從軍民齊心的優勢判斷可無懼陸戰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分別討論海戰的劣勢(「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身」)和陸戰的條件(「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從海陸兩方面分析攻守利弊。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6

15-17為題組。

關於①、②是否符合上文看法,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盡北、盡中、盡南三地。
②依盡北、盡南地形評估,引誘敵軍自盡北登岸,是可行的戰略。
(A)①、②皆符合
(B)①符合、②不符合
(C)①符合、②無法判斷
(D)①無法判斷、②符合

[單選題]
答案

①符合:文中強調「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說明澎湖防衛的重要性。
②不符合:文中指出盡北「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不建議引敵在盡北登岸。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8

18-20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8-20題。
李大參政罷政歸鄉里時,某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劇談終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遇嶺,悲憂出涕。僕不然,論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後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徒海表,氣不少衰,叮嚀訓誡之語,皆足垂範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澤陸某題。(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
關於文中李參政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少年得志,但因個性耿介,二十歲便罷政而歸鄉里
(B)常至陸游家,議論秦朝暴政虐民、聚斂咸陽的史事
(C)雖貶謫海表而坦然赴任,未嘗悲憂,英氣絲毫不減
(D)訓誡陸游之言響若鐘鳴,示現剛毅氣節,令人激昂

[單選題]
答案

文中描述李參政被貶時「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四十年後家書中「氣不少衰」,顯示其坦然面對貶謫,英氣不減。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0

18-20為題組。

上文藉細節描述,展現李參政的人格特質。下列文句,亦透過書寫細節以呈現人物性格特質的是:
(A)將軍向龍,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B)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翳立,瞋目視項王
(C)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張氏以髮長委地,立梳床前
(D)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

[單選題]
答案

(B)選項透過「側其盾以撞」、「瞋目視項王」等動作細節,生動展現樊噲的勇猛剛直性格。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2

21-22為題組。

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體會或想法的是:
(A)熱語經典可將文章的深意烙印腦中,是對當代學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B)《論語》與《詩經》、「四書」中的語句,可透過聯想體悟相印證
(C)孔門教學注重興發,子貢因以後養之道闡明詩句涵義而受孔子讚賞
(D)讀書之樂來自探求作品真實體驗,進而連結經典以形成興趣的力量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強調透過聯想體悟,將《論語》、《詩經》、四書等經典相互印證,正是作者重要的讀書方法。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4

23-25為題組。

關於甲、乙二文的寫作方式,說明最適當的是:
(A)甲文就歷史發展評論,認為嚼橫柳有礙觀瞻而不鼓勵食用
(B)乙文兼論橫柳功效與危害,呼籲人們抗拒橫柳的危險誘惑
(C)二文皆引述相關的文學創作與醫療知識,呈現橫柳多面性
(D)二文皆提及食用者親身經驗,點出嚼食橫柳後的成癮現象

[單選題]
答案

甲文引蘇東坡詩句、羅大經《鶴林玉露》、周去非《嶺外代答》等文學記載;乙文引李時珍《本草綱目》醫療知識及現代科學研究,共同呈現橫柳的多面性。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6

下列各組「」內的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克己「復」禮為仁/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
(C)蓋藏「既」富,絃謂興焉/「既」親其所親,亦親其所疏
(D)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項伯)素「善」留侯張良
(E)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多選題]
答案

(A)「復」:恢復/恢復
(B)「及」:達到/碰到
(C)「既」:已經/既然
(D)「善」:擦拭/交好
(E)「竟」:竟然/整、全
答案: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7

「稍微哭一下,就不得了啦,戲也不演啦」,句中「稍微」用來修飾動詞「哭」,表示哭的程度。下列文句「」內的詞,用來修飾動詞,表示動作程度的是:
(A)侍婢羅列,「頗」僭於上
(B)漁人「甚」異之,復前行
(C)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D)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E)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

[多選題]
答案

(A)「頗」:很,表程度
(B)「甚」:非常,表程度
(C)「極」:極點,表程度
(D)「殊」:特別,表程度
(E)「略」:大致,表範圍非程度
答案:A,B,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