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16

下列文句,最符合上文「其行不從官道」、「登不必有徑」的是:
(A)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B)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C)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D)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俯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將文中描述的特質與其他古文情境進行對應的能力。解題關鍵在於理解「其行不從官道」、「登不必有徑」描述的是不循常規道路、開闢新徑的探索精神。
(A)描述沿山路行走,最終發現醉翁亭,雖有「峰回路轉」,但仍是沿路而行,並非「不從官道」、「不必有徑」。
(B)描述在西湖斷橋至蘇堤一帶遊覽,這是著名的遊覽路線,屬於「從官道」、「行有徑」。
(C)正確。描述發現西山後,命僕人渡江、沿溪、砍伐雜樹野草、焚燒茅草,直至山頂。這一系列「斫榛莽,焚茅茷」的行動,正是開闢路徑、不依常規道路的表現,完全符合「其行不從官道」、「登不必有徑」。
(D)描述在蘭亭集會,地點是固定的名勝,屬於群體性的、在有明確路徑可達的場所活動。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23

關於科學工作者和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差異,最符合上文觀點的是:
(A)文學藝術工作者敬重前輩大師,科學工作者通常不然
(B)科學工作者追求以「物」取代「人」,文學藝術工作者通常不然
(C)科學工作者注重「創造物」的客觀考證,文學藝術工作者通常不然
(D)文學藝術工作者留意「創造者」的創作心靈活動,科學工作者通常不然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文中未比較敬重與否,而是關注點不同。
(B)錯誤。科學工作者並非「追求」以物代人,而是學科特性導致關注點在成果而非創造者。
(C)正確。科學注重「創造物」(理論、發現)的客觀性;文學藝術則更關注「創造者」及其心靈。
(D)片面。文學藝術確實留意創造者,但科學工作者也並非完全不留意,只是學科重心不同。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24

今年是工業革命代表人物瓦特(James Watt)逝世200周年,下列是某高中紀念展覽的內容,其中與作者期待參加的「相對論之旅」理念最接近的選項是:
甲、「瓦特」是國際單位制的功率單位
乙、瓦特是蘇格蘭造船工人之子
丙、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開的小修理工
丁、瓦特設計的蒸汽機運轉模型
戊、瓦特與英格蘭製造商博爾頓長期合作
己、瓦特如何阻止他人獲得專利
(A)甲乙丙戊 (B)乙丙戊己 (C)甲丁戊己 (D)乙丙丁己

[單選題]
答案

作者期待的「相對論之旅」理念是關注科學家作為「人」的面向(生平、愛好、精神),而非僅關注其科學貢獻(創造物)。
甲(單位)、丁(模型)屬於「創造物」;乙(出身)、丙(職業)、戊(合作)、己(專利爭議)屬於「人」的面向。
故正確答案為(B)乙丙戊己。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0

下列羅、李二人歌詞中,最符合上文所謂「歷史國族」情懷的是:
(A)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B)我所有目光的焦點/在你額頭的兩道弧線/它隱隱約約它若隱若現/襯托你/襯托你靦腆的容顏
(C)不捨你那黑白分明亮亮的眼睛/只是你年紀還小/無從明瞭我的心情/時間不停/時間不停/原諒我依然決定遠行
(D)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轉頭回去看看已匆匆數年

[單選題]
答案

(A)正確。以顏色意象隱喻民族處境,充滿時代與家國關懷,符合羅大佑的「歷史國族」情懷。
(B)錯誤。屬個人情感描寫。
(C)錯誤。屬個人離別之情。
(D)錯誤。屬個人青春懷舊。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15

下列各組概念,最不適合用來解釋上文所指「牛仔褲的矛盾性」的是:
(A)左派意象/流行商品
(B)普羅階級/個體叛逆
(C)流行裝扮/隨意邏輯
(D)新平民階級/大眾認同

[單選題]
答案

(D)「新平民階級/大眾認同」是並列關係,不構成矛盾。
(A)(B)(C)三組皆呈現對立矛盾關係。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28

依據甲文觀點,下列對乙、丙二詩的解讀,最適當的是:
(A)乙詩藉伊尹、呂尚與湯武之功,投射個人期望君臣相得,以建立立業的心志
(B)丙詩藉遙望西都,懷想宮闕隱士朝盛衰而興廢,揭示明代興衰無常的規律
(C)乙詩詠史,丙詩懷古,均透過對歷史的詮釋,闡述遭逢明君盛世的重要性
(D)二詩均以史抒情,乙詩寄寓民胞物與的襟懷,丙詩寄寓以天下自任的抱負

[單選題]
答案

(A)正確。乙詩藉古喻今,表達王安石對君臣遇合的期待。
(B)錯誤。丙詩是元代作品,非明代;且未提隱士
(C)錯誤。丙詩主旨非闡述明君重要性
(D)錯誤。乙詩是個人抱負,丙詩是民生關懷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寫試題-03

二、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

 


山居中的恬靜最使人心生歡喜,覺得充滿了幸福。但這種感覺完全是屬於我個 人私己的,難以和他人分享。當深夜沉寂,偶爾會有一部卡車從山腰轟隆急馳而過, 聲音在峽谷間響應激盪,久久停留,我往往就會從安寧的心緒中驚覺過來。車上至 少有一個聚精會神在奔波的人,重山曲流外就是苦樂混合著沸騰的紅塵,那裡面也 有著我的妻女和親友,而我卻一個人上山來獨自享受清靜。那麼,我的幸福是不是 純由逃避式的懶散得來的呢?山居只是自己刻意經營的一種看似空靈其實奢侈的 生活?心安理得會不會是虛幻而脆弱的? 至少,我不希望如此,因為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陳列《地上歲月‧山中書》)

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文中,蘇軾面對夜闌風靜,意欲「小舟從此逝」,遠離塵世;乙文中,陳列則從山居中的恬靜,興發「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的情思,二者顯然不同。請以「靜夜情懷」為題,連結甲文或乙文的體悟,寫一篇文章抒發你對靜夜的體驗及感受。(占25分)

[非選擇題]
答案

此題要求以「靜夜情懷」為題,並連結蘇軾或陳列的體悟進行寫作。略解方向如下:
1. 破題與選擇:開篇點出靜夜常能引發人深沉的思考與情感。說明你將主要連結甲文蘇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超脫嚮往,或乙文陳列「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的塵世眷戀,作為你文章情感基調的參照。
2. 靜夜體驗描寫:細緻描繪一個或多個令你印象深刻的靜夜場景。可從環境著手:如月色、星光、晚風、夜燈、萬籟俱寂或細微聲響。再轉向內心:靜夜中思緒如何沉澱、紛擾如何暫歇、感官如何變得敏銳。描述時融入具體的感官細節,營造靜謐氛圍。
3. 情懷抒發與連結:這是文章核心。闡述在這樣的靜夜中,你產生了怎樣的情懷與思考。
- 若連結蘇軾:可抒發對現實束縛(「長恨此身非我有」)、世俗奔波(「營營」)的疲憊與厭倦,進而萌生暫時逃離、尋求精神自由與心靈歸宿(「江海寄餘生」)的渴望。談論靜夜如何成為你暫時卸下重擔、安頓心靈的空間。
- 若連結陳列:可抒發在享受靜夜獨處的安寧與幸福時,內心同時湧起的對紅塵人世、家人親友的牽掛與責任感。探討個人清靜與人間情緣的平衡,靜夜如何讓你更清晰地看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堅定「根本用情處」就在人間煙火之中。
4. 體悟與總結:總結靜夜之於你的意義。它或許是洗滌心靈的驛站,或許是認清所愛的鏡子。透過對蘇軾或陳列體悟的參照與自身經驗的印證,表達你對生活、對自我、對世界的獨特感悟,完成「靜夜情懷」的書寫。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國寫試題-01

一、
記憶可以被編輯或刪除嗎?$2004$ 年美國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敘述一對怨偶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先後踏入提供記憶刪除服務的「忘情 診所」,主動要求洗去記憶。女主角成功地洗去兩人的戀愛記憶,男主角則在記憶清掃的 過程中,因為看見舊日時光的美好,想保留一切甜蜜與悲傷的記憶,而開始和電腦清除系 統搏鬥。$2017$ 年,臺灣導演陳玉勳將自己的短片〈海馬洗頭〉改為長片《健忘村》。〈海 馬洗頭〉的創意發想,來自於「人的記憶都存在大腦的海馬迴裡」,電影中因此有「海馬 洗頭店」,專職幫人洗去記憶。《健忘村》則有一件寶物「忘憂神器」,可以清除記憶。 村長為了一己私利,引誘村人「忘憂」,刪除村人的部分記憶。 電影裡的想像也許有一天會發生。$2019$ 年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 「光遺傳學」技術影響海馬迴,開發類腦晶片,可模仿大腦儲存和刪除訊息的方式,能精 準刪除老鼠腦中特定的記憶。這項科技將有望應用於心理創傷者、藥物成癮者的治療,清 除其長時間的負面與病理性記憶。此外,也有政治哲學教授諾齊克提出「經驗機器」思想 實驗:假設有一臺機器可以提供所有想要的幸福經驗,甚至可以定期修改,無論是領袖群 倫、環遊世界……,使用者想要的「幸福人生」,都可以事先設定。面對這樣的機器,人 類將如何抉擇?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說明電影裡的「忘情診所」和「健忘村」,在刪除部分記憶的劇情上有何差異?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非選擇題]
答案

「忘情診所」提供的是商業化、自願性的記憶刪除服務,由當事人主動要求洗去特定(如戀愛)記憶,過程中有個體與清除系統的搏鬥(如男主角反悔)。而「健忘村」則是村長為了一己私利,利用「忘憂神器」主動引誘、清除村人的部分記憶,帶有欺騙與操控的性質,非全然出於村民自願。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寫試題-01

一、
$2007$ 年臺灣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推出「不老騎士」計畫,帶 $17$ 位平 均 $81$ 歲的爺爺奶奶,花費 $13$ 天自行騎著摩托車環島 $1139$ 公里。這群「不老騎士」中,有 $2$ 位曾罹患癌症、$4$ 位需戴助聽器、$5$ 位患有高血壓,即使其中有人三進三出醫院,但還是 完成了險峻路途的挑戰。這些騎士們曾是警察、軍人、牧師、老師或理髮師等,在不同人 生經驗的交流中,豐富了彼此的視野。
$2012$ 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則有「樂齡卡打車」(Cycling Without Age)運動。哥本 哈根一位中年上班族奧利(Ole Kassow)有感於安養機構的老人家行動不便,於是利用下 班時間,用三輪車載老人家外出兜風。老人開心地要求回到他們充滿回憶的地方,有些多 年不說話的老人,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與地方的故事;失智症患者變得不再暴躁;盲 人對志工訴說他們聞到花香、聽到鳥鳴,感覺微風吹拂過耳際。志工駕駛員因此聽到許多 生命故事,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城市,也彷彿和老人形成了某種奧秘的聯繫。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臺灣與丹麥的樂齡活動案例,都有堅定的推動者。請分析上文所述兩件案例,活動內容的關鍵差異是什麼?用意有何不同?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非選擇題]
答案

關鍵差異在活動形式與主導性:臺灣「不老騎士」是長者「主動」騎車完成環島挑戰,意在「自我實現」與「體能突破」;丹麥「樂齡卡打車」則由志工「被動」載長者外出兜風,意在「社會參與」與「情感回憶」的觸發。前者強調長者的主體能動性,後者著重跨代互動與心靈陪伴。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6

14-17為題組。

16. 關於甲、乙二文所蘊含的創作觀念,下列推論最不適當的是:
(A)甲文的「之餘、之暇」透露出張李德和的創作並未違背傳統性別角色規範
(B)乙文認為「閨人」與「柔豔」皆為女性創作本色,女性其實不必引以為非
(C)甲文「志有萬端之異」與乙文「情性真切」,都從性別角度論證創作合宜性
(D)乙文所舉前輩作家,較甲文所舉前輩作家更具破除當時性別刻板印象的意味

[單選題]
答案

(C)錯誤:甲文「志有萬端之異」談的是個人志向差異,乙文「情性真切」強調真誠感受,兩者都未從性別角度論證創作合宜性。(A)正確:甲文顯示作者在家庭角色之餘創作;(B)正確:乙文為女性創作辯護;(D)正確:乙文舉男性柔豔作家來破除性別刻板。
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