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8學測社會試題-20

1862年,德川幕府派官員到上海考察,隨行一位藩士寫下《遊清五錄》,描述當時上海的情形:「歐羅巴諸邦商船軍艦數千艘停泊江上,桅檣林立,填滿津口;陸上則有諸邦商館,粉壁千尺,殆如城郭,其雄大壯偉,筆紙難以表述。」另一方面他也觀察到:「中國人到處被外國人牽制著。……與其說上海是中國人的土地,還不如說是英法兩國的殖民地。……雖然說我們是日本人,但對於這樣的局面也應該關心留意。因為這不僅是中國之事。」他指出中國受侵略的根源是國策失誤:「當權者只知守舊……沒有製造軍艦大砲在戰區裡抵禦敵人,才造成如此衰敗的結果。」這位日本人寫此書的目的最可能是:
(A)日本已是先進國家,自認為是高級文化代表,故多批評
(B)日本也相當落後,看到中國情況,希望能避免重蹈覆轍
(C)日本自以為遠較中國富強,希望也能效法列強瓜分中國
(D)日本自知無法抵抗列強,主張閉關自守,拒列強於境外

答案

幕末日本見中國遭列強侵略,引以為戒推動明治維新。答案為(B)日本也相當落後,看到中國情況,希望能避免重蹈覆轍。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1

某人回憶:長崎「現在」滿街都是洋文招牌,但當我數十年前初到此求學時,才第一次見到 ABC。求學期間,我認識一位來自薩摩藩的醫生,奉其藩主之命,遠從鹿兒島前來長崎,學習荷蘭醫學。還說:當時如果想學習炮術,只能閱讀荷蘭文的書籍。此人所說的「現在」最可能是:
(A)1590年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
(B)1630年代,日本頒布鎖國令之前
(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D)1940年代,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

答案

長崎在鎖國期間僅透過荷蘭進行有限貿易,學習荷蘭醫學與炮術反映鎖國時期的蘭學。題幹描述「現在」滿街洋文招牌,顯示日本已對外開放,最可能是1860年代美國海軍迫使日本開國(黑船來航)後,進入明治維新時期,對外開放加強。故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35

題組第35-36題
某人回憶:長崎「現在」滿街都是洋文招牌,但當我數十年前初到此求學時,才第一次見到 ABC。求學期間,我認識一位來自薩摩藩的醫生,奉其藩主之命,遠從鹿兒島前來長崎,學習荷蘭醫學。還說:當時如果想學習炮術,只能閱讀荷蘭文的書籍。此人所說的「現在」最可能是:
(A)1590年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
(B)1630年代,日本頒布鎖國令之前
(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D)1940年代,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

答案

日本鎖國時期僅在長崎與荷蘭等少數國家有限度交流,學習荷蘭醫學與炮術。1860年代美國培里叩關後,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大量引進西方文化,長崎出現洋文招牌。故答案為(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44

【題組44-46】英國的半島東方輪船公司在政府扶植下,於1850年開通英國一伊比利半島一印度-東南亞-中國上海-日本長崎、橫濱的航路,擁有多項運輸特權。除英國以外,西方也有一些國家發展同樣的歐亞航路模式。日本於明治時期開始仿效西方國家,1890年代扶植日本郵船公司,並於1896年開通日本到歐洲的航路,與英、法輪船公司競爭歐亞航路營運。有學者認為,明治時期日本的政治變革,建立君主憲政、推動議會政治等措施,有其進步面向。但在過程中,仍禁止人民組織政黨,規定僅有25歲以上且納稅達一定額度的男性才能享有投票選舉權,也禁止基督教的傳播。請問:日本在明治維新前期,仿效西方作法,大力扶植日本郵船公司開闢歐亞航路,其目的最可能是:
(A)建設大東亞共榮圈勢力範圍
(B)推動海外殖民紓解人口壓力
(C)發展商業貿易增加國家財富
(D)爭奪東南亞與印度半島資源

答案

C。開闢歐亞航路主要目的在發展國際貿易,促進經濟發展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