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國企圖以經濟戰手段迫使乙國屈服,並保護自己的經濟發展,乃宣布禁止一切來自乙國的食物登陸歐洲大陸;還在其統治區內,追查乙國商人並沒收乙國貨物,造成乙國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動盪。但乙國尚有許多海外貿易,仍可支撐其經濟。這種情形最可能是:
(A)1651年,英國公布航海法,封鎖荷蘭貿易活動
(B)1806年,拿破崙為壓迫英國,發動對英國封鎖
(C)1917年,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作戰,封鎖英國
(D)1941年,美國對德國宣戰之後,封鎖德國貿易
歐洲史
109學測社會試題-30
109學測社會試題-48
48-49為題組
歐洲某一時期,城市裡有些地位高貴的夫人,經常在自己的宅第邀請智識菁英、上流社會人士聚會,進行思想交流與評論,參與者多自視為文人雅士。這些高貴夫人有權挑選客人、制定規則和聚會討論主題,凸顯當時女性在這種知性聚會的核心角色。後人以為,經常舉行的這類聚會,不僅成為該時期的特殊文化現象,且對後來的歷史發展影響深遠。請問:
上述現象最常出現於何時何地?
(A)西元前四世紀的雅典
(B)十四世紀的佛羅倫斯
(C)十六世紀的羅馬
(D)十八世紀的巴黎
109學測社會試題-70
70-72為題組
比利時是由多語言族群組成的聯邦體制國家,包括法語、荷語和德語等語言族群,其分布區域主要與鄰國居民通用的語言有關,圖14為該國的語言分區圖。這三種語言分布彼此明顯區隔,並成為該國自治行政區劃分的重要依據之一。比利時之所以成為多語言族群的國家,與其特殊的歷史發展關係密切。比利時原與荷蘭及盧森堡組成所謂的低地國,但經過十六、十七世紀的連年戰爭,其中的十七個省分分裂,最後形成比利時以及荷蘭兩個國家。由於族群和語言因素,現今比利時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橫跨不同語言區而獲得全國性的支持,甚至在2010年國會大選之後,比利時各政黨的組閣談判長達541天,最後才順利組織政府,成為全球在和平時代裡無政府時期最長的國家。請問:
依據題文資訊,低地國十七個省分分裂後,促成某些省分成立荷蘭共和國的戰爭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三十年戰爭
(B)英法七年戰爭
(C)拿破崙戰爭
(D)普法戰爭
108學測社會試題-42
42-43為題組
某一時期,英國國王下令關閉修道院,沒收教會財產,將其土地出售給富人,不僅獲得巨大利益,也調整政教關係。請問:
依據題文資訊,上述事件最可能發生於何時?
(A)十三世紀約翰王簽署大憲章,重新確認國王與貴族的關係
(B)十五世紀百年戰爭後,英王放棄在法國權力轉而注重內政
(C)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英王欲排除羅馬公教在英國的勢力
(D)十七世紀時英王迫害清教徒,許多清教徒流亡北美洲地區
108學測社會試題-49
108學測社會試題-57
56-59為題組
題文中該君主立憲國家由不同政治實體組成,其組成的主要依據為何?
(A)1215年的大憲章(The Great Charter)
(B)1648年的西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
(C)1535、1707、1800年的聯合法(Acts of Union)
(D)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
108學測社會試題-64
108學測社會試題-65
107學測社會試題-25
古波斯人及羅馬人對統治者表示敬意時,往往親吻其腳部或足印,稱為吻足禮。後來有人自認是使徒彼得的繼承人,也享有吻足禮特權,凡是授予大主教職位、為皇帝加冕、接待諸侯時,都應行吻足禮。他也可以廢止任何命令,乃至罷免皇帝,解除臣民對暴君的義務。這人最可能是:
(A)八、九世紀時人稱大帝的法蘭克王查理
(B)十一世紀改革教會的教宗格列哥里七世
(C)十六世紀中的主張改革教會的馬丁路德
(D)十七世紀主張「朕即國家」的路易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