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公民考科-36

[題組:第36-37題]
小恩經常光顧一家強調天然原料的平價冰淇淋店,門口總是大排長龍。小恩某次看到店家進貨中有化學香料,與對外宣稱不同。之後小恩佯稱有意投資,與店主接洽時,錄下兩人對話,證明該店確實採用化學香料,並向主管機關舉發;店主主張小恩私下錄音的行為損害其隱私權,債而提告。此爭議曝光後,網友評論小恩的行為是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有其正當性。經此風波,冰淇淋店也不再有排除人潮。請問:
36. 以消費者剩餘的角度思考,下列何者最能說明冰淇淋店後來排除人潮的消散?
(A)產品價格不變,但消費者願付價格降低
(B)廠商利潤減少,使消費者願付價格降低
(C)消費者願付價格不變,且廠商生產成本降低
(D)消費者願付價格不變,但排除時間成本增加

答案

消費者得知產品與宣傳不符後,對產品的評價降低,願付價格下降,導致消費者剩餘減少,排隊人潮消散。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分科公民考科-07

根據記載,春秋時期的齊國曾提倡穿錦服(一種絲、棉混織品),並禁止民眾生產,反而用高於市價的價格自售、深兩國進口,售、深民眾因而放棄糧食生產,轉而投入生產錦服。一年後,齊國突然禁止與售、深的貿易,造成兩國糧食價格高漲,導致兩國先後投降齊國。從社會福祉的角度分析,下列哪種人民的損失是促使兩國投降的主因?
(A)生產糧食的生產者剩餘
(B)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
(C)生產錦服的生產者剩餘
(D)購買錦服的消費者剩餘

答案

略解:齊國策略使售、深兩國資源轉向生產錦服,減少糧食生產。當齊國中止錦服貿易,兩國糧食供給不足,糧價高漲,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大幅減少,民生困頓,導致投降。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