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27

[題組:第27-28題]◎ 以下是兩則清代江蘇地區經濟情況的記載:資料一、乾隆《嘉定縣志》(江蘇南部):「男耕得食,女織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為務。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終之。然後貿易錢米,以資食用。」資料二、乾隆時江蘇北部山陽縣某知縣說道:「每因公放賑,遍歷蔀屋,從未見一機具,聽一織聲,始知紡織一事竟未講求。」27. 依據資料一,嘉定縣經濟活動特色是:
(A)典型的傳統「男耕女織」經濟型態
(B)從鄰縣進口棉花,再織成棉布出售
(C)婦女以紡織為副業,補貼家庭經濟
(D)紡織業是農村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

答案

答案:(D)。嘉定縣男性種棉、女性織布,成品貿易換取錢米,紡織業為主要經濟支柱;非傳統男耕(種糧)女織,未進口棉花,紡織非副業,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歷史考科-28

[題組:第27-28題]28. 比較資料一與資料二,可以推論清乾隆時期:
(A)棉紡織業是蘇南與蘇北的共同產業活動
(B)蘇北鼓勵種稻取代紡織,而蘇南則相反
(C)江蘇南北兩個地區的產業型態有所差異
(D)蘇北經濟發展先進,蘇南經濟發展落後

答案

答案:(C)。蘇南嘉定縣紡織業發達,蘇北山陽縣無紡織業,反映兩地產業型態差異;蘇北無紡織業,未提鼓勵種稻,蘇南經濟更先進,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27

第26-27題為題組
上述史料最適合作為下列哪項推論的佐證?
(A)外國洋行已在臺灣設立並發展
(B)漢人和原住民族貿易相當熱絡
(C)農業和農產加工技術已很成熟
(D)兩岸物產可互補形成生產分工

答案

史料顯示臺灣與中國大陸各港口間的貿易往來,反映兩岸經濟互補分工關係。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35

第34-35題為題組
由該官僚主張的減緩人口成長策略判斷,其所處的時代,經濟活動最可能有何特徵?
(A)資源採集需要族群密切合作
(B)貿易活動需要精確計算能力
(C)農業生產需要大量體力勞動
(D)城市對鄰近鄉村依賴程度低

答案

主張控制人口反映勞動密集型農業經濟特徵,人力為主要生產要素。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