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 Page 3
Posted in

113學測自然試題-08

小明探討演化理論之發展歷史,發現達爾文手繪之共同祖先概念圖饒富科學趣味,並仿製達爾文首次繪出的生命樹如圖4;其中之節點為共同祖先,線段表示物種之存續。若以現代觀點解釋之,①為親緣關係樹的根,甲~丁為端末物種,以甲乙代表甲和乙之親緣關係,其餘類推,並以XY>YZ的「>」表示XY的親疏關係較YZ親(近),則下列關係何者正確?
(A)甲乙>甲丙
(B)甲乙<甲丁
(C)甲乙>乙丙
(D)甲乙<乙丁
(E)甲乙>丙丁

[單選題]
答案

(A) 在演化樹中,從根到兩個物種最後分岔點的路径长度决定親疏關係。從圖4可知,甲和乙的最晚共同祖先比甲和丙的最晚共同祖先更接近現在,因此甲乙關係較甲丙親近。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自然試題-41

【第40-43題組】捕蠅草捕蟲的趣事是生物適應的現象之一。捕蠅草有一親緣關係樹上的遠親,稱為豬籠草,它們同稱為食肉植物,表3 為兩者的特性。依據此資訊判斷,
(a)食肉植物的捕器是否為同功構造?(1 分)
(b)判定的原因為何?(3 分)

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
物 種 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 豬籠草(Nepenthes spp)
科 別 茅膏菜科(Droseraceae) 豬籠草科(Nepenthaceae)
地理分布 北美洲 熱帶亞洲
捕器結構 捕蟲葉 捕蟲籠
捕器消化方式 消化酶 消化酶及細菌作用
[非選擇題]
答案

(a) 是,為同功構造。
(b) 捕蠅草與豬籠草分屬不同科,親緣關係遠,但均演化出捕蟲構造以適應養分缺乏環境。兩者捕器結構不同(捕蟲葉 vs 捕蟲籠),起源自不同組織,功能相似但構造來源不同,故為同功構造。""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