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23

第23-25題為題組
◎ 美雲是單身職業婦女,獨力照顧同住的年邁母親,其餘兄弟並未分擔。近來母親失智情況惡化,她猶豫是否辭去工作照顧或聘請全天看護,但二者皆可能帶來身心與經濟壓力。美雲的困境反映我國因人口日趨老化,家屬照顧年長者的負擔也日益加重。因應上述問題,晚近政府積極改善長期照顧制度,例如:(甲)廣設日間照顧中心;(乙)改善外國籍家庭看護工引進政策;(丙)建立全國長照人員證照制度;(丁)提供直接補助給需要長照的家庭。請問:依據題文資訊,政府改善長照制度所欲達成的最重要政策目標為何?
(A)保障勞動參與:增加長照勞力供給以保障勞工的就業機會
(B)提倡兩性平權:確保家庭照護之責任由子女共同平均分擔
(C)促進社會安全: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以保障人民生活的尊嚴
(D)促進經濟平等:藉社會福利制度達成財富與資源重新分配

[單選題]
答案

長照制度目的在因應高齡化社會,保障老人基本生活尊嚴與照護品質。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01

某民間協會致力於聘用智力缺損者投入勞動市場、參與社會,承包多處市府公共空間的清掃工作,但後來因為工作太重、人力不足,被迫放棄承攬並解散協會。有網友認為,基於社會正義,市政府應給予該協會在工作範圍或經費上更大的彈性協助。從該網友所持立場推論,當面對下列校園議題時,其關心的議題最可能為何?
(A)推廣雙語教育
(B)建造無障礙環境
(C)提供免費營養午餐
(D)提供升學或就業輔導

[單選題]
答案

該網友關注智力缺損者的社會參與權益,屬於弱勢群體的平等權利保障。校園議題中與此精神最相符的是為身心障礙者建造無障礙環境,促進其平等參與。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50

50-51為題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於2007年出版《世界的另一種可能》一書,書中提到:「全球化的隱憂是,它可能會創造擁有窮人的富國」,因為「即使在最先進的開發國家⋯⋯,貧者卻經常連自保都有問題」。請問:
依據題文的書中引文,下列何者最接近題文所指涉的全球化現象?
(A)富裕國家的跨國公司過度擴張,支配貧國經濟
(B)國內平均所得雖提升,但所得分配卻更加惡化
(C)經濟雖快速成長,但環境資源同時遭嚴重破壞
(D)各國僅關注經濟成長,但卻忽略調和公私利益

[單選題]
答案

引文強調國內所得分配惡化問題。答案為(B)國內平均所得雖提升,但所得分配卻更加惡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社會試題-10

國健署2017 年宣布對免稅菸品課徵每包20 元的健康福利捐,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進一步降低菸害帶來的外部性。下列各項針對特定族群的政府政策中,哪一項的政策效果與前述政策最相似?
(A)設置不分區立委的婦女保障名額 (B)每周提供國小學童飲用免費牛奶
(C)免費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復康巴士 (D)免費提供高齡國民施打流感疫苗

[單選題]
答案

課徵健康福利捐是矯正負外部性,免費施打流感疫苗是創造正外部性,兩者均透過政府介入處理外部性問題。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社會試題-44

圖 5 是某國 2016 年的人口金字塔,從人口金字塔的資料判斷,該國目前最可能推動下列哪些政策?
甲、推動晚婚晚育政策
乙、發展老齡安養制度
丙、推動學校小班教學
丁、積極鼓勵節育計畫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單選題]
答案

人口金字塔若呈縮減型,顯示少子化與高齡化,需發展老人安養與小班教學,而非鼓勵節育或晚婚晚育政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19

◎ 某國醫院及診所主要由民間經營,再由政府進行價格管制。該國政府為避免一般民眾因醫療服務昂貴而怯於就醫,將醫療價格抑制在市場均衡價格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政策照顧到人們的醫療需求,並提升國民健康,但也造成正反兩面的後果。雖說民眾對現有政策堪稱滿意,但政府為了解決部分問題,計畫將價格上調到均衡價格的二分之一,此舉引來民眾的不滿,而醫療產業也有意見。
19. 政府計畫將醫療價格提高,引發各方不滿,最有可能的原因為何?
(A)雖然醫療價格提高了,但民眾認為新政策愈加違反使用者付費精神
(B)雖然醫療的市場效率提高,但也引發不利於經濟弱勢者就醫的擔憂
(C)新政策提高醫療價格,將使更多醫療院所加入競爭,醫療品質堪慮
(D)新政策只利於舊有的醫療院所,不利於新加入的醫療院所及就醫者

[單選題]
答案

價格提高雖可能改善醫療供給(效率提高),但也會使醫療費用上升,對經濟弱勢者就醫造成更大負擔,引發公平性的擔憂。民眾不滿是因為負擔加重,醫療產業可能也不滿因為價格仍受管制且調整幅度未必符合其成本。選項(B)最可能。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72

題組第71-72題
該國「2014 年人類發展程度指標( HDI)只有0.609,世界排名第130。」和下列哪二項因素關係最密切?甲、都市化程度低;乙、國民平均預期壽命短;丙、國內生產毛額( GDP)低;丁、國民平均受學校教育年數短。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單選題]
答案

HDI計算包含預期壽命、教育程度、人均GDP。印度HDI偏低主因人均GDP低(丙)與平均受教育年數短(丁)。故答案為(D)丙丁。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62

【題組62-64】唐朝雖建都於黃河中游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但常有天然災害發生,中央政府財賦主要來自黃河下游地區。唐初以來,官府為因應災害的衝擊,在各地建立糧倉,以調節糧價和儲備救災。同時官府懷抱愛民如子之心,提供施粥救飢、給藥治病等多項福利措施,亦有民間力量加入施恩救苦。安史亂後,原本的財政稅賦來源受藩鎮割據影響而被切斷,且連年戰亂和政治敗壞導致北方人口大量外移,農業生產難以復原,糧倉制度也無法維持。此時,中央政府愈加仰賴由大運河運來的糧食,以供養京師和軍隊,而江南的開發,也帶給中央政府穩定的稅收。請問:從現代社會安全制度設立的角度來看,題文中因應災變的福利措施,雖與現今社會救助制度非常類似,但二者有重要差異。下列何項敘述最足以說明其差異?
(A)前者強調基於悲憫動機,後者基於保障公民權
(B)前者為解決災害問題,後者則為解決貧窮問題
(C)前者針對受災戶提供資源,後者針對所有公民
(D)前者由政府與民間發動,後者由第三部門主導

[單選題]
答案

A。唐代救濟基於統治者仁政思想,現代社會救助基於公民權利保障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