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研究者對於兩性的不平等現象是否會因為年齡層而改變的議題,進行研究,依據年齡層差異,呈現兩性勞動參與率的變化,結果如下圖。
根據該圖,該研究者最可能做出以下何項推論?
(A)不論年齡層,女性的失業率均較男性為高
(B)不論年齡層,女性平均工資所得較男性低
(C)高齡層的女性,平均就業機會較男性更多
(D)高齡層的女性,相較男性更容易落入貧窮
某國研究者對於兩性的不平等現象是否會因為年齡層而改變的議題,進行研究,依據年齡層差異,呈現兩性勞動參與率的變化,結果如下圖。
根據該圖,該研究者最可能做出以下何項推論?
(A)不論年齡層,女性的失業率均較男性為高
(B)不論年齡層,女性平均工資所得較男性低
(C)高齡層的女性,平均就業機會較男性更多
(D)高齡層的女性,相較男性更容易落入貧窮
已知某國在過去40年來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有以下趨勢:(1)國民平均教育程度與國民平均所得提高,(2)GDP成長依賴出口帶動及外人投資,(3)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遠超過薪資所得上漲幅度。假設該國有研究者又發現,在此同期,25歲以上的人口當中,不論年齡或世代,子女代的職業與教育程度,和父母代的職業與教育程度的關連性,有微幅下降的趨勢,但高教育程度父母對子女日後職業地位與所得的影響則有上升情形。該研究者擬提出下列四個結論,請指出其中最不可能正確的一個為何?
(A)年輕世代依靠自身努力所可累積的經濟資本,比上一代高
(B)年輕世代擁有較高的人力資本,同時面臨更大的全球競爭
(C)年輕世代擁有的經濟、文化資本逐漸不受其父母、家庭背景影響
(D)年輕世代社會經濟成就越高的人,越可能受惠於其家庭背景優勢
38. 下表為某國勞動部於2019年的統計資料。資料顯示不同職業別中,女性就業人數占該職業別總就業人數的百分比。假定2019年該國男性勞動參與率比女性勞動參與率高約15%,根據表列資料,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 職業別 | P欄(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 | Q欄(專業人員) | R欄(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 S欄(事務支援人員) | T欄(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 U欄(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 V欄(技術、操作與勞力工) |
|---|---|---|---|---|---|---|---|
| 2019年女性占比(%) | 19 | 52 | 52 | 78 | 58 | 24 | 21 |
(A)P欄資料顯示以政治、經濟權力分配而言,男性仍然擁有較大社會優勢
(B)Q欄資料顯示該國女性社會地位提升,足以打破「玻璃天花板」的現象
(C)R、S與T欄顯示女性在此三大職業類別的就業機會有超過男性的情形
(D)整體資料顯示該國部分職業性別比失衡,仍存在職業性別偏好的現象
(E)該國女性在部分職業類別有顯著的優勢,凸顯「性別主流化」的成效
48-49為題組
◎ 城隍爺自古即是守護城池的神明。明初以後,中央政府在府、州、縣的地方各層級興建城隍廟,將城隍信仰制度化,但縣以下的農村仍信奉舊有的土地公而未設城隍廟。十六世紀後,江南社會經濟繁榮,出現許多新興商業市鎮,它們可能在國家體制之外另建「鎮城隍廟」,祀奉各自所屬縣的城隍爺。每年廟會時,周圍農村的土地廟也會至鎮城隍廟進香,作為神明之間的聯誼,形成層級化信仰圈。請問:
鎮城隍廟也祀奉各自所屬縣的城隍爺,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鎮城隍廟主神需同樣是周圍農村信仰的神
(B)城隍信仰可反映分層管理的地方行政體系
(C)從縣城往來市鎮者能夠於交易時順道參拜
(D)國家開始在市鎮設置政府機構以管理商業
唐太宗下令大臣修《氏族志》,欲排定各姓氏等級。編成之後,太宗不滿意,指示重修時只需根據現在的官爵等第區分等級。修訂版將各姓氏分成九等級,以皇室為首,外戚次之。高宗時,宰相李義府門第寒微,想與山東士族結親被拒,乃上告高宗。唐高宗因此下令,山東士族「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唐代修訂《氏族志》、發布「禁婚令」,最主要目的是:
(A)擔憂士族通婚,聲氣相通,壟斷科舉考試晉身管道
(B)避免傳統士族透過聯姻結盟,禁婚壓抑其社會地位
(C)禁止士族近親通婚,避免造成人倫與社會關係混淆
(D)擔心士族通婚,擴大土地兼併,造成農民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