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10

某校歷史課進行「歐洲與非、美兩洲的交流」探究學習時,以一幅歐洲十七世紀流傳的蔗糖生產過程圖(圖2),說明當時蔗糖逐漸取代蜂蜜,成為歐洲人最重要的甜味來源。圖中糖廠最可能在何地區?
(A)北非的阿爾及利亞
(B)中美洲西印度群島
(C)北美洲的紐芬蘭島
(D)中部非洲剛果盆地

答案

十七世紀蔗糖生產主要集中在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的種植園。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62

62-63為題組
十五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在大西洋東部海域馬德拉群島開始種植甘蔗;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殖民巴西以後,又在當地發展蔗糖產業。由於蔗糖屬於勞力密集產業,於是引進大量外來勞工。請問:
這些外來勞工主要為下列何者?
(A)非洲黑人
(B)華工
(C)歐洲罪犯
(D)北美印第安人

答案

大西洋奴隸貿易提供美洲蔗糖園勞動力。答案為(A)非洲黑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55

【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題文中「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與法國之間的商品往來,最可能是形成下列哪種現象的重要背景?
(A)基於經濟誘因原則,該地生產的甘蔗主要送往法國加工製成精糖
(B)屬於世界體系邊陲區的該地,獨立後國民所得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C)民主化導致該地的蔗糖勞工短缺,製糖業者承擔較高的外部成本
(D)核心國擴散效應對該地影響有限,國內產業仍多受跨國企業掌控

答案

A。殖民地生產原料運往母國加工,符合殖民經濟模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