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9題

傳統文人常針對書作題說:「列詩句,意在強調書作逼真的選項是:
(A)嫻媚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B)興來寫菊似塗鴉,誤作枯藤纏數花。筆落一時收不住,石枝留得一拳斜
(C)北苑時翻視池墨,疊起烟雲隱露露。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較難在昏黑
(D)名工經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烟
(E)峰頭黛色晴猶濃,筆底春雲暗不開。墨花淋漓翠微斷,隱几忽聞山雨來

答案

(A)「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強調畫作逼真至似有聲。(E)「隱几忽聞山雨來」形容畫中雨景逼真如聞雨聲。其餘選項多偏重寫意或創作過程。故正確選項為(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1題

閱讀下列二文,選出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
甲、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鐘、王、顧、陸之筆,
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
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
之「描骨聽聲」。(沈括《夢溪筆談》)

乙、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容來也。世之觀畫
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
於與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如房遠《畫評》言:「王
維畫物,多不同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
蓉、蓮花同畫一景。」(沈括《夢溪筆談》)
(A)耳鑒經由名家認可,是評斷書畫作品優劣的重要參考
(B)耳鑒雖然是甄別畫作的好方法,但不知以手摸畫確實
(C)世人品鑒書畫,往往重視創作者的名聲及其表現技巧
(D)高妙的畫境可由創作者自由創造,不必符合真實情境
(E)畫作好壞關鍵在於形象是否逼肖,空間布置是否妥適

答案

甲文批評「耳鑒」(重名聲)、「描骨聽聲」(重技巧)的淺薄品鑒方式。乙文主張「以神會」,並以王維畫不拘四時為例,說明畫境可超越現實。故(C)(D)符合作者觀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4

13-14為題組。

上文有關「苔」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庭園設計者藉衍生的文學意象營造悲戚感
(B)容易生長因而成為打造庭園最主要的元素
(C)經過氣候與時間醞釀,形成庭園蒼寂的況味
(D)濃翠亮麗點綴暗沉砂石,凸顯庭園色澤對比

答案

文中強調青苔需要時間蔓衍,其蒼老之美與時間聯想形成庭園的蒼寂況味,符合日本庭園的審美追求。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