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8學測社會試題-21

巴剎(Bāzār)原為波斯文中的市場之意,多指有頂棚遮蓋的商業街道,在其中販售各種商品。現在,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地區及中國西北地區如新疆,也將市場稱為「巴剎」。學者研究,這是某種語言借用「巴剎」的名稱後,向各地推廣所致。這種語言應是:
(A)英語
(B)印度語
(C)阿拉伯語
(D)西班牙語

[單選題]
答案

伊斯蘭貿易網絡將波斯語市場名稱傳播至東南亞與中亞。答案為(C)阿拉伯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30

【題組29-30】朱一貴事件後,隔年(1722)某官員於《論國粵民人》的文告中提及:「以後不許再分黨羽,再尋仇釁,各釋前怨,共救新好。」1764 年《重修鳳山縣志》收錄這份文告時,不僅將篇名改為《國粵相似論》,內容也改成:「以後不許再分黨羽,再尋仇釁。清、泉、海豐(廣東惠州府)、三陽(廣東潮州府)之人經過客莊,客民經過洋、泉村落,宜各息前怨,共救新好。」請問:《重修鳳山縣志》內容提及的「客民」,並未包括海豐、三陽,且將這兩個族群與洋、泉並列,由此判斷當時人最可能是以何種方式來區別族群?
(A)省籍區別
(B)來臺先後
(C)血緣宗族
(D)語言習俗

[單選題]
答案

D。客民指客家人,以語言習俗區別;海豐、三陽雖同屬廣東,但語言不同而被排除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