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學測數學模考_北模_18

[題組:第18到20題]王先生參加一個4天3夜的渡假活動,旅行社提供3間不同的單人小木屋 \(A\)、\(B\)、\(C\) 供住宿,參加旅客必須每天在不同的小木屋留宿。例如:王先生「第1天住 \(A\) 房、第2天住 \(B\) 房、第3天住 \(C\) 房」與「第1天住 \(A\) 房、第2天住 \(C\) 房、第3天住 \(B\) 房」視為不同的安排。試問王先生這3夜住宿順序的安排方式有幾種?
\((1) 3\)種
\((2) 4\)種
\((3) 6\)種
\((4) 9\)種
\((5) 12\)種

答案

3間不同小木屋安排3夜,為排列問題,方法數 \(3! = 6\) 種。答案:\((3)\)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2學測數學考科-01

學校規定上學期成績需同時滿足以下兩項要求,才有資格參選模範生。
一、國文成績或英文成績 70 分(含)以上;
二、數學成績及格。
已知小文上學期國文 65 分而且他不符合參選模範生資格。請問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推論是正確的?
(1) 小文的英文成績未達 70 分
(2) 小文的數學成績不及格
(3) 小文的英文成績 70 分以上但數學成績不及格
(4) 小文的英文成績未達 70 分且數學成績不及格
(5) 小文的英文成績未達 70 分或數學成績不及格

答案

根據題意,小文不符合參選模範生資格,表示他未滿足至少一個條件。已知國文成績未達 70 分,因此英文成績未達 70 分或數學成績不及格。正確答案是 (5) 小文的英文成績未達 70 分或數學成績不及格。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3題

21-24為題組
依據上文,作者所不認同的前人論述是:
(A)杜甫對陶潛詩的詮釋
(B)與自珍對陶潛的評論
(C)浦起龍對杜甫的詮釋
(D)胡應麟對杜甫的評論

答案

作者指出胡應麟等人誤讀杜甫,將「枯槁」解為詩風平淡,故作者不認同的是(D)胡應麟對杜甫的評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7

依據下文,不符合文意的解說是:
余曾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至於山石竹木、水波煙雲,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託於無常形者也。雖然,常形之失,止於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以其形之無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謹也。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蘇軾《淨因院畫記》)
(A)畫作成敗的關鍵,往往在於常理得當與否
(B)常形失誤,較常理失當容易被一般人發現
(C)欺世盜名的畫作,往往以無常形之物掩飾不足
(D)高逸者多繪山石竹木、水波煙雲,故能辨常理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蘇軾畫論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在於掌握「常形」與「常理」的區別及其在畫作中的重要性。
蘇軾認為:人物、動物、宮室、器用等有固定形態(常形),山石竹木、水波煙雲等沒有固定形態(無常形)但有內在規律(常理)。常形的失誤大家都看得出來;常理的失當,即使懂畫的人也未必能察覺。因此,欺世盜名者常畫無常形之物來掩蓋技藝不足。若常理不當,整幅畫就失敗了。
(A)符合文意,因文中強調「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
(B)符合文意,因文中說「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C)符合文意,因文中指出「欺世而取名者,必託於無常形者也」。
(D)不符合文意,文中說能辨別常理的是「高人逸才」,但並未說高人逸才「多繪」這些無常形之物,只說他們能辨別其中的常理。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22

下列關於上文「所強調的意思,說明最適當的是:
大多數的科學工作者和前輩大師有一種相當「疏離」的關係。有人會說,科學是以客觀的方法來發現潛藏真理、發明可用器物的一門學問,不應有感情色彩和私人成分。對於拉瓦謝,我們只要知道他以冰砂做實驗,將之加熱而獲得「更純淨、更適於呼吸」的空氣(即氧)的成果,知道他「燃燒不是假想的燃素之釋放,而是燃燒物質與氧的化合」之洞見就可以了。至於拉瓦謝是何方人士,他的童年生活、求學經過、有沒有結婚生子……都跟氧氣無關。在科學的殿堂裡,若被拉瓦謝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因受誣告而被送上斷頭臺,不僅無補於科學,而且是「搞錯了方向」。於是,一個化學系學生和拉瓦謝的關係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在不知不覺間被「人」與「物」的關係所取代。
文學藝術工作者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取向。不少人在讀過《紅樓夢》後,因深受感動而想去了解「是什麼樣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竟然能創造出這樣的不朽傑作?」他的好奇很快就能獲得滿足,因為早有同行寫了很多關於曹雪芹生平及其家族的事書,有些學者甚至從研究《紅樓夢》轉而研究曹雪芹「這個人」。如果讀者渴望觀點現場,也有「曹雪芹紀念館」或「紅樓夢之旅」供人流連忘記,這完全得助於將「創造者」(作家)置於「創造物」(作品)之上的心思。
學科學的我若能參加「相對論之旅」,希望能探討愛因斯坦不同階段所停留過的地方,特別想看看他心愛的小提琴,至於它是不是愛因斯坦的那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人味和精神。(改寫自王溢嘉《一般人物而標情》)
(A)有一種相當「疏離」的關係:強調一般人不易理解科學知識
(B)而且是「搞錯了方向」,強調科學人才的培育應重視基礎研究
(C)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強調科學家的貢獻常取代對科學家的認識
(D)轉而研究曹雪芹「這個人」:強調《紅樓夢》研究的真正核心課題所在

答案

(A)錯誤。「疏離」指科學工作者與前輩大師缺乏個人連結,非指理解科學知識的難度。
(B)錯誤。「搞錯了方向」指過度關注科學家生平對科學本身無益,非關人才培育。
(C)正確。強調在科學領域,人們更關注科學家的「貢獻」(如氧氣),而非其作為「人」的本身。
(D)錯誤。研究曹雪芹是文學藝術領域的常見取向,但非斷言為《紅樓夢》研究的「真正核心」。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20

下列敘述,符合上文對「主要經濟指標」看法的是:

(A)透過統計數字,構建關於經濟發展的片面描述
(B)所建構的並非真實世界,而是不存在的虛假幻象
(C)以統計數字定義一切,是政府和激進分子的人為建構
(D)為理解和處理經濟調控的複雜問題,提供完整的準確數據

答案

(A)正確。符合文中「現實會得到局部呈現,也會變得模糊扭曲」的描述。
(B)錯誤。文中說「不完全是虛假的幻象」
(C)錯誤。激進分子是懷疑操縱,非參與建構
(D)錯誤。文中強調其局限,非提供完整準確數據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6

15-17為題組。

關於①、②是否符合上文看法,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盡北、盡中、盡南三地。
②依盡北、盡南地形評估,引誘敵軍自盡北登岸,是可行的戰略。
(A)①、②皆符合
(B)①符合、②不符合
(C)①符合、②無法判斷
(D)①無法判斷、②符合

答案

①符合:文中強調「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說明澎湖防衛的重要性。
②不符合:文中指出盡北「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不建議引敵在盡北登岸。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