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3

一份資料寫道:「痛只痛,甲午年,打下敗陣。痛只痛,庚子歲,慘遭殺傷。痛只痛,割去地,萬古不返。痛只痛,所賠款,永世難償。… … 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這份資料最可能出自哪份文件?
(A)太平天國時,洪李太平軍的告民書
(B)戊戌變法後,康、梁維新派的宣言
(C)八國聯軍後,革命黨人的宣傳書冊
(D)立憲運動時,各省仕紳的改革方案

[單選題]
答案

內容提及甲午戰爭(1894)、庚子事變(1900)等事件,主張"驅外族"、"復我冠裳",符合八國聯軍後革命派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宣傳基調。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65

65-66為題組
◎ 1776 年,北美洲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在某城市發表宣言,指出:「我們不是沒有顧念我們的英國弟兄。我們一再警告,但他們的立法機關仍企圖把無理的管轄權加到我們頭上。」
65. 宣言中所指的「無理的管轄權」最可能是指:
(A)殖民地不得發行報紙
(B)殖民地禁止蓄養黑奴
(C)禁止設立銀行與郵局
(D)未經同意便強行徵稅

[單選題]
答案

英國對北美殖民地課徵印花稅、茶稅等,未經殖民地同意即徵稅,引發「無代表不納稅」訴求,成為獨立導火線。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57

【題組54-57】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府。1791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1793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題文中法國政府陸續接納二群體成為公民的作為,有其目的考量。請判斷下列公民資格相關論述中何者最適合解釋其目的,在答題卷左欄勾選最適合之解釋,並在右欄依據題文寫出支持此項解釋的資訊。

[非選擇題]
答案

落實平等理念的公民身分擴張政策,可能來自於現實利益考量。法國需要有色自由人和奴隸支持以控制局勢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